二回思韓信-------2006,3月1日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太妙了.其妙在,只單單二四,八個字就高度地概括出了韓信的成敗.其悲,令世人嘆息.
隨手翻閱新買的《史記》,便是韓信淮陰候.時我回憶起初中時,那時的我酷愛古代英雄人物,時在中央衛(wèi)視臺常播放一節(jié)目,叫“百家講壇“,有多位研究某某學(xué)的教授與學(xué)者都在上面道古論今一番。
當(dāng)時談淮陰候的學(xué)者或教授叫什么,現(xiàn)在倒記不得了,今看史記》,原文是一知半解的,惟看譯文.(當(dāng)然這《史記》不是正宗版的,是鑒賞精華版.)其心情自不可與當(dāng)時而言!是單單的憐惜之情嗎?固然不止這深淺。
說韓信,其韓信弱冠時曾有過跨下之辱.其后人對韓信這一舉動向來議論紛紛.有人說,這是懦夫行徑,大丈夫?qū)幙蓺⒉豢扇?。
有人說,這才是大丈夫行徑,大丈夫處世能屈能伸.我淺見認為后者說的比較對。大丈夫理應(yīng)能屈能伸,揮三尺青鋒,干一番抱負,揚名立萬。(當(dāng)然,現(xiàn)今里理應(yīng)該是:揮三寸狼毫,寫美文佳作,一舉狀元).不為眼前一時之氣失去機會.還有一飯千金的故事,這暫且擱下。
卻說韓信初時投奔劉邦時,劉邦并不賞識的.因而他的,濟世才能未有施展機會.有一次,劉邦軍里多有人逃
跑將領(lǐng),韓信見到自己長久未被重用也走了.時身為對邦的軍師蕭何聽知,不及報告劉邦就月下追韓信去了.時劉邦當(dāng)時以為蕭何也逃跑了.事后,蕭何帶韓信歸來,對劉邦說韓信,國士無雙,若你又做漢中王,韓信沒有用,若你想得無下,非韓信不可,后劉邦應(yīng)蕭何要求拜韓信為大將軍.
后來,天下形勢三分,一劉邦,二項羽,三韓信.時有謀士蒯徹勸韓信自立,可信不聽.后果因信功高震主,才會出現(xiàn)陳平計捉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后來更是蕭何計謀,韓信死在呂后手下,韓信死時嘆說:悔不聽蒯徹之言,死于女子之手.“真叫后人惋惜.
韓信后自傳:
韓信言:當(dāng)然悔不聽徹言,才身死女子手.悔不在于,悔其悔在我對漢王劉邦,可謂是將心比明月,可明月卻照街頭,最傷莫過于此!莫過于此!......
唉~~!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醉了由他“!真是傷心透極:
至今思韓信,不肯自立王“.
兆源文者嘆有三:一,懷才不遇,
二世道險惡常成蕭,敗蕭,被人利用,
三將心比明月,明月照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