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曹爽直接帶著皇帝陛下等人,讓皇帝陛下充當開路先鋒。
2025-08-16 22:31
50曹爽直接帶著皇帝陛下等人,讓皇帝陛下充當開路先鋒。
1.例如直接叫開城門,這個不成問題,曹爽若提前安排幾個城門守將的“老上司”(如曾統(tǒng)領(lǐng)禁軍的親信)陪同皇帝喊話,利用“層級權(quán)威+皇權(quán)指令”雙重壓力,守將幾乎會本能地選擇開門。
2.一路上的人,看到皇帝也不敢阻攔,這個也不成問題。聽到“陛下在此”的呼喊,大概率會當場跪拜,甚至可能有人主動“護駕”(為了自?;蜓Γ?,最起碼是不會執(zhí)行司馬懿“阻攔”的命令;
3.直接來到司馬懿面前,讓司馬懿接駕。
假如司馬懿敢來接駕,當場直接拿下。司馬懿被迫出迎,曹爽可立即以皇帝名義發(fā)難:
話術(shù)上:讓皇帝質(zhì)問“司馬懿,你為何閉城拒朕?為何假太后詔擅動兵馬?”——將司馬懿的政變定性為“欺君抗旨”;
4.若司馬懿躲起來,不敢來(比如固守府邸或皇城),曹爽的操作更簡單:
讓皇帝在洛陽街頭(最好是太廟或?qū)m門前)直接公開宣布“司馬懿拒不見朕,意圖謀反”,并當即下詔“捉拿司馬懿者,封萬戶侯,賞萬金;其部下若棄暗投明,既往不咎”。
--------------------------------------------晨光穿透洛陽城外的薄霧,曹爽扶著魏帝曹芳的龍輦,身后跟著數(shù)十名禁軍舊部與朝中大臣,緩緩朝著北門行去。曹芳身著明黃色龍袍,雖面色仍有幾分稚嫩,卻在曹爽的低聲叮囑下,挺直了脊背。龍輦旁,前禁軍統(tǒng)領(lǐng)王基手持先帝賜予的鎏金令牌,目光銳利地盯著城門上的守軍——此人曾是北門守將王忠的老上司,也是曹爽提前安排好的關(guān)鍵棋子。
“陛下駕到——開門!”王基率先上前,將鎏金令牌高舉過頭頂,聲音響徹城門下。城墻上的王忠聞聲探頭,見龍輦前那抹明黃色身影,頓時瞳孔一縮。他本是司馬懿臨時任命的守將,昨夜還信誓旦旦要阻攔曹爽,可此刻面對皇帝親至,再加上老上司王基的威懾,握著城門令的手不自覺地顫抖起來。
“王忠!你我同朝多年,難道要違抗天子旨意?”王基厲聲喝問,“陛下親歸,你若再閉門不納,便是謀逆大罪!”城墻上的守軍們也紛紛探頭,看到龍輦前的皇帝,手中的長槍緩緩垂下。王忠咬了咬牙,終究不敢背負“抗旨”之名,猛地將城門令擲給手下:“開...開城門!”
沉重的城門緩緩開啟,曹爽扶著曹芳走下龍輦,穩(wěn)步踏入城中。街道兩旁的百姓聞聲而出,見皇帝親臨,紛紛跪伏在地,山呼“陛下萬歲”。幾名司馬懿安排的暗探本想上前阻攔,卻被周圍百姓的跪拜聲震懾,剛伸出的手又縮了回去——誰也不愿在此時觸怒天子,落得個“謀害圣駕”的罪名。
行至朱雀大街時,人群中突然沖出幾名身著鎧甲的士兵,竟是司馬懿派來巡邏的部曲。為首的校尉剛要開口呵斥,卻被身旁的士兵拉了一把——那士兵指著曹芳的龍袍,臉色煞白:“是...是陛下!”校尉抬頭,見曹爽正冷冷地盯著自己,頓時雙腿一軟,“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臣...臣參見陛下!不知陛下回宮,死罪!”周圍百姓見狀,也紛紛起身簇擁在龍輦兩側(cè),有人高呼“護駕”,自發(fā)地形成一道人墻,將巡邏士兵與龍輦隔開。
曹爽嘴角微揚,知道局勢已逐漸偏向自己。他扶著曹芳繼續(xù)前行,直逼司馬懿的太傅府邸。府邸門前,數(shù)十名甲士手持長槍列隊,卻在看到龍輦的瞬間亂了陣腳。曹爽停下腳步,對曹芳低聲道:“陛下,該問他了?!?p> 曹芳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聲音雖略帶顫抖,卻字字清晰:“司馬懿何在?為何閉城拒朕?為何假太后詔擅動兵馬?”府邸大門緊閉,院內(nèi)鴉雀無聲,顯然司馬懿并未出面。曹爽見狀,立即對身后的史官道:“記下!太傅司馬懿拒不見駕,抗旨不遵!”
就在此時,遠處傳來一陣騷動,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率人趕來,卻在看到皇帝后,勒住了馬韁繩。曹爽冷笑一聲,高聲道:“司馬師!你父拒見天子,莫非是要謀反?”司馬師臉色鐵青,想要反駁,卻被身旁的謀士拉住——此刻若與皇帝對峙,只會坐實“謀逆”之名。
見司馬懿始終不肯露面,曹爽當機立斷,扶著曹芳轉(zhuǎn)向太廟方向。太廟前的廣場上,早已聚集了數(shù)百名聞訊而來的百姓與官員。曹爽登上臺階,高聲道:“陛下有旨!司馬懿閉城拒朕,假傳太后詔令,擅掌兵馬,如今更是拒不見駕,意圖謀反!”他話音剛落,曹芳便舉起手中的詔書,朗聲道:“捉拿司馬懿者,封萬戶侯,賞萬金;其部下若棄暗投明,既往不咎!”
廣場上頓時一片嘩然,幾名司馬懿的部將互相對視,眼中滿是動搖。一名禁軍副將悄悄放下手中的兵器,上前一步跪倒在地:“臣愿歸降陛下,助陛下捉拿逆賊!”有了第一個人帶頭,越來越多的士兵放下武器,跪在廣場上高呼“陛下萬歲”。司馬師遠遠看著這一幕,知道大勢已去,只能咬牙率軍撤退。
曹爽站在太廟前,望著跪伏的人群,心中懸著的石頭終于落地。他知道,司馬懿此刻躲在府邸中,已是窮途末路——要么束手就擒,要么徹底謀反,而無論選擇哪條路,這場權(quán)力博弈的勝利,都已偏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