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代言情

還珠續(xù)編

23 香妃去而復返

還珠續(xù)編 都市放牛1 18178 2016-08-16 14:42:03

  暫且撇開這些不說,卻說某天乾隆正在御書房里批閱奏章,這時一名近侍上前向乾隆啟奏了一樁事情,乾隆聽罷:連道:荒唐荒唐。

  然來是這么樣一件事情,負責鑄造錢幣的造幣局位于北新橋路西,由北新橋往南,經(jīng)鐵獅子胡同東口運往戶部,鐵獅子東口路北的大宅子就是和親王弘晝的王府,那兒有兩個門,人稱東阿司門和西阿司門,晝起夜閉,幾天前,造幣局的運幣車經(jīng)過府門前,被和親王令人把所有車馬統(tǒng)統(tǒng)趕進府內(nèi),關(guān)上大門,名曰:收取買路錢,形同搶劫,造幣局不敢隱瞞,特啟奏乾隆知曉。

  弘晝封和親王,和者,滿語為和碩,意為四分之一,即他的爵位享有皇帝四分之一的權(quán)利,這和親王的爵位乃是先皇雍正時所封,這跟乾隆登基之后,所封賜的那些封號不可同日而語,乾隆較弘晝早生了三個月,弘晝生母是裕妃,卻是如今的皇太后所撫養(yǎng)長大,而乾隆卻并非是皇太后所撫養(yǎng)長大,因為按清制:親生母親不能撫養(yǎng)自己的親生孩子,目的就是防止日后母子同謀,有所企圖。

  弘晝雖非太后所生,卻是太后所養(yǎng),太后雖名義上是乾隆的生母,然而卻不曾撫養(yǎng)過他,弘晝荒唐已不是一天兩天了,以前只是在家里面搭靈堂,辦喪事,制作一些小玩意,現(xiàn)在竟然明火執(zhí)仗地打劫起國家的錢幣來,乾隆決意要借機整治一下這個兄弟了。按律,截取國庫的錢幣是要發(fā)配邊疆的。可是,太后那道關(guān)不好過,清朝時的太后,那權(quán)利可大了,統(tǒng)率六宮,威懾天下,甚至是皇帝的廢立,全在皇太后的掌控之間。

  到底如何處罰弘晝?乾隆苦思冥想之后,罰他去守護陵寢,這已經(jīng)是折衷之后又打折了,算是警告吧。

  第二天一大早,乾隆去太后那里請安,順便把此事通報給太后知曉,只是太后沉著臉,只顧收拾東西,不搭理乾隆,乾隆搭訕了半天,太后也不理他,乾隆只好耐著性子問一旁的宮女,宮女回道:皇上把和親王罰去守靈,太后這是要收拾東西同去。乾隆聽罷,是暗自心中叫苦,已經(jīng)是最輕的了,太后竟然也接受不了,沒奈何,收回成命。

  隔了一天,乾隆找人去打探虛實,太后還是悶悶不樂,問過之后,太后自言沒有見過金山銀山,乾隆見太后然來是因為此事,便去讓戶部湊了些金銀元寶堆了個金山銀山,果真被太后看見,樂得笑不開眼,正在乾隆暗自得意的時候,太后吩咐道:都賞賜給弘晝吧。

  乾隆這下才回過味來,乃是太后有意為之,便回復道:這可都是向戶部暫借的,請你看著玩的,到時候還得還回去的,何況弘晝截取國庫錢幣,是要發(fā)配邊疆,已經(jīng)很寬大了,萬萬沒有再賞賜的道理。太后卻道:弘晝那是太窮了,但凡有錢,何必截取國庫?太后這分明就是偏袒弘晝,沒奈何,只得裝作順從,違心答應。

  弘晝免除看守陵寢,便來太后處謝恩,乾隆亦在現(xiàn)場,規(guī)勸加數(shù)落自是免不了,太后道:你平日事少,怕你閑出病來,你皇兄讓你去督造處,你平日不是喜歡制作些小玩意嗎。

  弘晝領(lǐng)命而去,去不多時,帶來個小馬扎,請皇帝哥哥太后過目,并坐在上面,當馬騎,滿屋子瘋,之后又趴在地上請罪,太后在一旁樂樂呵呵地看著,像是看戲文一樣,乾隆卻是強顏裝歡,發(fā)作不得。

  這段故事,是弘晝的后人說出來的,是否確有其事,想必這位后人也不曾考證,作者也是道聽途說,是否為其后人所說,亦不曾考證,只當博人一笑而已。

  卻說乾隆回到御書房,想到自己身世成謎,又想起太后對弘晝的多方偏袒,越想越窩心,越想越來氣,自己究竟是不是太后親生的,為何厚此薄彼?這時又有近侍將一本折子遞上,乾隆無心翻看,讓近侍將大意敘述一下,乾隆不聽則已,聽完之后,一拍龍案,呵斥道:一個小小的生員,不好好地讀書,安敢妄議國是,居心何在?一定要嚴查不殆。

  乾隆口中的生員,乃太學院的一名在校學生,這名學生居然就回疆一帶的緊張局勢上了一道奏章,說的頭頭是道。

  乾隆此時正在極度煩悶之中,一觸即發(fā),一肚子氣正沒地方發(fā)泄,正好有人來觸這個霉頭。乾隆傳下諭旨:嚴查不怠。

  可傳來的結(jié)果卻是,那位生員及其教員一起上吊自殺,新案帶出舊案,拔起蘿卜帶出泥,一時人人自危,牽連甚廣,查來查去,坤寧宮牽涉其中,皇后授意太學院遞上一封奏章,太學院不敢不從,又擔心擔不起干系,就慫恿學生,那些學生于是將意見歸于一處,由一名文筆不錯的學生主筆,于是一張文字激揚,分析透徹,措辭嚴謹?shù)淖嗾聦懗闪?,然后由太學院遞了上來,結(jié)果學生倒了大霉。

  這位拉娜皇后,心胸狹隘,素來為乾隆所不喜歡,乾隆前后一共立了三位皇后,依次是孝賢皇后,烏拉納皇后,魏佳氏,魏佳氏即令妃,他的兒子就是后來的嘉慶帝,魏佳氏生前并未當皇后,是死后被乾隆追賜。

  三位皇后,終其一生,乾隆對于孝賢皇后評價最高,對于烏拉皇后最絕情,對魏佳氏最好。烏拉皇后能當上皇后,主要因為她和皇太后是親戚,而非乾隆本愿。

  不管皇后出于何種心理要這樣做,一個念頭在乾隆心中騰起:廢后。理由:干預朝政。后宮干政,歷來是大忌。

  只是這廢后和立后一樣,不是說一說就可以的,首先得經(jīng)皇太后首肯,皇太后不同意,這事難辦,皇后同皇太后本是親戚,利益糾葛,多少人的利益牽涉其中,要想說服皇太后同意,可想而知。但皇帝同樣金口玉言,皇帝的圣意那也不是輕易可以否決的。

  這下可苦了朝中的大臣們,皇太后和皇帝暗中較勁,站在哪一邊是個立場問題,站錯了可是要付出代價的。在上面的只是鬧不和,在下面的卻是要死人的。

  侍郎阿永阿出于忠心,想要進諫勸阻,又擔心連累家中老母,其母深明大義,勸道:自古忠孝難以兩全,盡忠不能盡孝。阿永阿灑淚而別,慨然上書,乾隆勃然大怒:阿靈阿,覺羅近臣,乃敢蹈漢人惡習,博一幾之名。

  之后,囑咐九卿議罪,閣臣陳宏謀托病,模擬兩可,刑部尚書錢汝誠為之求情:阿靈阿有母在堂。乾隆斥道:汝為獨子,何不歸家盡孝?。阿永阿發(fā)配黑龍江,錢汝誠歸養(yǎng)家中。

  乾隆早就看那拉皇后不順眼了,除此之外,太后還處處袒護弘晝,乾隆早就心生不滿,只是隱忍不發(fā)而已,這一次抓住機會,出一口心中悶氣,也是沖太后發(fā)泄不滿。

  下面的人可就倒了血霉。

  因為廢后,大臣們又在朝堂上引經(jīng)據(jù)典,爭論不休,忽然,有太監(jiān)匆匆忙忙地跑來奏道:皇上,不好了,太后老佛爺在后宮里尋死覓活,說是不想活了。乾隆聞聽,大吃一驚,太后真要是自尋短見了,自己也難逃忤逆不孝的罪責,這可不是一件好笑的事情。

  乾隆風風火火地來到慈寧宮,太后還在那里要死要活,一干人等正在那里勸著呢,弘晝,弘瞻,另有眾多皇親及一些家眷,見乾隆來到,讓出一條縫隙來,乾隆連忙上前詢問,太后只是要死要活,不理不睬,乾隆只好向一旁的弘晝等人詢問,弘晝見問,便說道:皇兄,你是有所不知,外面一直都在瘋傳,是太后毒死了香妃,額娘這就不想活了。乾隆聽完,哈哈一笑,道:這些都是傳言,額娘何必當真。這時太后才開口說道:皇兒,你叫額娘還有何面目再母儀天下,活著有啥意思,不如就此追隨你父皇去了吧。乾隆笑言道:額娘多慮了,一些流言蜚語,誰會相信呢?太后道:皇兒,這外面可是傳得沸沸揚揚,你說這事咋辦?乾隆道:孩兒自當還額娘一個清白。太后道:這話可是你說的,君無戲言,說過的話可是要算數(shù)的。

  悠悠之口,甚于防川,要還太后一個清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可現(xiàn)在一時也找不回含香,乾隆為難了。

  可太后早有主意,那就是把小燕子砍了,太后早就看小燕子不順眼,這下二選一,找不回香妃,就砍小燕子謝罪,要說把小燕子砍了以謝國人,乾隆還真舍不得,他就是看著小燕子順眼,總覺得他們之間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聯(lián)系,一見之下,便心生歡喜,太后要死要活是假,逼迫乾隆就范才是真,弘晝,弘瞻,這些人早就串通好了的。

  太后逼宮,消息早就傳開了,小燕子是生是死,又成了人們心里面最揪心的懸疑,狗血劇中總會有這樣的橋段,就在乾隆難以定奪之際,外面有人高喊:香妃娘娘回宮了。

  乾隆正被眾人逼著,要寫一道砍了小燕子的詔書,他手中的筆,猶于千斤重墜,久久不能成行,忽聽得香妃回宮,筆一下滑落地下,其他人亦面面相覷。

  難怪說,吉人自有天相,每次危機時刻,小燕子總能逢兇化吉,平安躲過,所以說,有些人就是命大,怎么也死不了,偏偏有些人,喝口涼水便噎死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