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鳯來儀

鳯來儀 淺醉笙歌 4639 2025-08-25 23:38:41

  四周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見五指。

  就在秋風(fēng)乍起、涼意初透之時,永桐宮突然火光沖天,熊熊烈火似一條張狂肆虐的火龍,借著風(fēng)勢迅速蔓延開來。

  后宮之中,無數(shù)宮女太監(jiān)頓時亂作一團,驚恐的呼喊聲此起彼伏,“走水了,走水了!”

  這一聲吶喊,仿佛吹響了緊急的號角,所有的太監(jiān)、婢子乃至侍衛(wèi)都紛紛趕來,端著水盆,匆忙投入滅火的行動中。

  隔壁司錦宮的容雅聽聞永桐宮走水的消息,急忙拉著臧朵奔至宮門口,抬頭望向永桐宮的方向。

  只見永桐宮大火熊熊,火星四濺。

  容雅呆立在宮門前,仿佛被一道無形的重錘擊中,整個人如遭雷擊。

  裴嗣音居然死了?

  容雅心中滿是難以置信,淚水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

  她與裴嗣音同為興朝和親公主,同病相憐。

  如今裴嗣音若已香消玉殞,那自己往后的日子又該如何是好?

  容雅怔怔地凝視著永桐宮的方向,眼神失神,良久,才緩緩蹲下身,放聲大哭起來。

  可臧朵卻不愿主子的自暴自棄毀了自己,她雖來匈奴,但她還想著回到興朝,所以現(xiàn)在,她必須要讓他的主子振作起來,他們要聯(lián)手,一起平平安安的回到興朝。

  臧朵安慰道:“娘娘,不要傷心了。若你不想和嫻妃一個下場,就得振作起來。你想回興朝,老奴也想,所以,為了能活著回去,咱們不能坐以待斃了。”

  容雅用手抹了一把臉上的淚,她怯生生的問了一句,“你有什么辦法?”

  臧朵輕笑一聲,“娘娘,興朝把老奴派到您的身邊,不就是幫您的嗎?從現(xiàn)在起,娘娘只需謹(jǐn)記一個道理,興朝在,外人就不敢明目張膽的動您分毫,所以,從明日起,娘娘得開始爭了?!?p>  臧朵蹲下身,將容雅扶起來,補充道:“老奴會幫您的?!?p>  容雅慢慢站起身,又向著永桐宮的方向看了一眼,不,我絕不要做被人宰割的魚肉,絕不要落得像裴嗣音那樣的下場。

  容雅心下暗暗下定決心,她決定信一回身邊的臧朵,但除此之外,她好像也只有臧朵能信了。

  那一晚,一場大火將永桐宮燒成了一片廢墟。

  眾人皆以為裴嗣音葬身火海,卻不知裴子衿、裴嗣音和宮音早已成功逃離。

  在火海中喪生的,是從興朝遠(yuǎn)道而來匈奴的嬤嬤滕翠。

  而在一間隔間里,汪瓚走了進來,他對站在窗邊賞月的呼延紹行了一禮,“二王子,事情都辦妥了?!?p>  呼延紹應(yīng)道:“很好,從今日起,由你盯著裴嗣音,裴子衿和經(jīng)凡,務(wù)必時,殺了裴嗣音和裴子衿。但切記,千萬不能傷了經(jīng)凡,一絲一毫都不行,經(jīng)凡是本王的貴客,他若有一點損傷,本王唯你是問?!?p>  汪瓚對呼延紹行了一禮,“是!”

  呼延紹輕嘆,“下去吧!”

  呼延紹語畢,汪瓚退了下去。

  翌日,朝堂之上,文武兩班皆著朝服,鵠立鵠行,儀態(tài)嚴(yán)整。

  然諸臣心中,皆已暗自惴惴,如臨淵履薄。

  因為匈奴已經(jīng)給虞朝下了戰(zhàn)書。

  虞朝將星凋零,已無人能戰(zhàn)了。

  而高坐上座的虞珺卿更是心急如焚。

  他曾給興朝發(fā)起過求救信,可楚熙卻已愛莫能助四字回絕了他。

  虞珺卿看著臺下的大臣,滿殿皆文臣?,F(xiàn)在只有杭吉一人能領(lǐng)兵出征了。

  可是領(lǐng)兵出征,他們沒兵啊,這可怎么辦?

  梅磬上前一步對虞珺卿行了一禮,“陛下,咱們不如議和吧?”

  梅磬此話一出,虞珺卿怒呵道:“荒唐,你讓朕議和,朕百年之后,還有何顏面去見虞家的列祖列宗?”

  虞珺卿話音剛落,姍姍來遲的卞世光從殿外小跑進殿內(nèi),他站在大殿中央,將氣喘勻后,才對虞珺卿跪地行禮,“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虞珺卿應(yīng)道:“平身免禮!”

  “謝陛下!”

  卞世光站起身對虞珺卿行了一禮,“陛下,臣今日在街上遇到了游渡游小將軍,他愿意為國出征。陛下,他此刻正在殿外候著,還請陛下宣他入殿一敘?!?p>  虞珺卿不解,“游渡是?”

  卞世光解釋道:“陛下,游將軍是竇將軍舉薦給先帝的,也是先帝親封的右軍將軍。”

  虞珺卿聞言立馬應(yīng)道:“宣,快宣!”

  片刻后,游渡身穿一襲便衣來到大殿中央,他剛準(zhǔn)備對虞珺卿行禮時,虞珺卿卻道了句,“不必多禮了,游渡,虞國危難之際,你愿挺身而出,朕多謝了?!?p>  游渡對虞珺卿行了一禮,“陛下客氣了。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陛下,草民身為虞國人,如今家國有難,臣愿以身許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p>  虞珺卿聞言,心中平和了不少,“虞朝有你們這些忠勇之士,朕心甚慰。但虞朝沒兵啊,這可如何是好?”

  卞世光提議道:“陛下,臣蒙國厚恩,愿為虞朝盡綿薄之力。所以臣打算,散盡家財,去民間招兵買馬。臣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p>  卞世光話音剛落,杭吉也往前一步,對虞珺卿行了一禮,“陛下,臣也愿意捐錢捐糧,為國盡力。”

  虞朝不比大周,虞珺卿上位后,他所統(tǒng)領(lǐng)的臣子都是寧梓辰留給他的。

  寧梓辰執(zhí)政時,朝堂上的蛀蟲都被寧梓辰清理的差不多了,能留下的文武百官,雖然百官在朝堂不和,但都是忠君愛國之人,若到虞朝危難之際,他們皆都愿意以身許國。

  虞珺卿因滿殿朝臣的言論而感動的一塌糊涂。

  虞珺卿聞言,心潮涌動,幾近動容。方才的失落被一掃而空,轉(zhuǎn)而取而代之的是志氣滿滿,慷慨激言,“好,那咱們就君臣同心,共抗匈奴。這次,咱們一定要把匈奴人趕出虞朝,我虞朝之疆土,一寸不讓。”

  滿殿大臣聞言,紛紛對著虞珺卿下跪行禮,異口同聲道:“陛下圣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天空雖湛藍(lán)如洗,可驕陽似火,天氣過于炎熱。

  皇宮里,椒房宮中,矮幾前,安蘭秋身著紗衣,一人坐在蒲團上,他的旁邊放著冰鑒,冰鑒里放著冰塊和切好的西瓜。

  可安蘭秋無心吃瓜,他只是手拿毛筆,在紙上寫著,

  皇兄臺鑒:

  暌違時久,渴念殊殷。未審別后起居佳勝,動定咸宜否?

  蘭秋于大燕母儀六載,然心系桑梓,未嘗或忘。

  曩者踐阼坤儀,恪盡厥職,上侍君上以敬,下統(tǒng)掖庭以肅。奈何近日不察何由觸忤燕帝,帝竟起征伐安狼之念。

  邇來燕邦兵威日振,國祚昌隆。燕帝鴻圖在抱,欲開疆辟宇,建不世之功,成一代雄主之業(yè)。

  然干戈一起,兩國生靈必遭涂炭,黎庶陷于倒懸。蘭秋不忍見桑梓蒙難,蒼生罹禍,是以修書相告,冀兄早為之備。宜訓(xùn)卒厲兵,嚴(yán)陣以待,以防燕師猝至。

  伏愿兄臺壽同金石,歲比岡陵;更祈安狼國祚綿延,山河永固,鴻基丕振,長盛靡衰。

  安蘭秋謹(jǐn)書

  安蘭秋寫完后,便喚了一只白鴿過來。

  白鴿歇在安蘭秋的食指上,安蘭秋把信放到鴿腿上后,便將鴿子放飛。

  可安蘭秋的信鴿還未飛出皇宮就被千羽衛(wèi)截胡。

  千羽衛(wèi)將信呈給了蘇江月,蘇江月看完后,也不覺得有什么大問題,便將鴿子放飛,讓它繼續(xù)將信帶去了安狼國。

  可坐在蘇江月一旁的谷媛卻諫言道:“陛下,這封信一旦被安狼國王上知曉,他們肯定會想辦法防范我們的。陛下為何不把這封信燒了?重寫一封讓他們掉以輕心的信給他們重新送過去?”

  坐在上位的蘇江月笑道:“不過是一封信罷了,沒什么可怕的。如今的安狼國,早已衰敗不堪,國中竟到了無將可用的境地。況且,誰都清楚安蘭柏是個昏庸無道的君主,他重用封允,致使禍國殃民的局面出現(xiàn)。即便我們不主動攻打安狼國,它自己也會逐漸走向滅亡?!?p>  谷媛提醒道:“陛下,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沒有那么多萬一,朕打仗,從來不信天命,自信自己。安狼國弱小,可朕的燕國,驕兵悍將多不勝數(shù),一個小小的安狼,朕還沒必要放在眼里?!?p>  一窗昏曉送流年,轉(zhuǎn)眼就到了酉時。

  邑都城中,卞世光正在讓人四處招貼征兵的告示。

  卞世光是招平民百姓當(dāng)兵,卞世光怕百姓看不懂聽不懂,于是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在告示里寫著,朝廷征兵,征十八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壯年男丁。自愿當(dāng)兵的,每月可領(lǐng)兩袋米,三件棉衣兩件紗衣和一兩銀。自愿當(dāng)兵的將士,管一日三頓飯,不僅吃飽喝足,還有地方居住。

  卞世光還怕百姓不識字,便讓士兵拿著布告去大街小巷四處吆喝。

  此話一出,不少窮人家的青壯年男丁都紛紛加入了征兵的行列。

  卞世光也是信守承諾,當(dāng)大家剛過來報名參軍時,卞世光便給這些人發(fā)柴米油鹽還發(fā)錢,發(fā)完錢后還發(fā)衣服。

  眾人看到這些當(dāng)兵的人,人人有衣穿,有錢拿,便有更多的人加入了參軍。

  虞朝只用了一個下午,便在邑都招募了一萬人。

  卞世光的布告不僅在邑都發(fā)布,還發(fā)到虞朝的其他四州。

  虞朝其他州里的貧苦百姓也紛紛趕到了邑都,加入到了參軍的行列里。

  當(dāng)信鴿飛到安狼國洛州時,已經(jīng)是三天三夜后了。

  信鴿的信是被侍衛(wèi)呈交給封允,當(dāng)封允看過后,再決定要不要交給安蘭柏。

  封允看過安蘭秋的家書后,覺得也不是什么大事,便自己拿著信去往安蘭柏的寢宮。

  這時的安蘭柏正與檀濟嘮著家常。

  安蘭柏笑著,“外祖父,再過幾日,就是您八十一歲的壽辰了。寡人讓人尋了一塊好玉,想把它雕成仙鶴的模樣,寡人祝外祖父能松鶴同春,福壽綿延?!?p>  檀濟笑道:“大王有這份孝心就好。大王,其實臣吶不需要這些東西,只要大王能聽臣一句勸,那就比什么都好?!?p>  安蘭柏疑惑道:“不知外祖父想勸寡人什么?”

  檀濟應(yīng)道:“大王,封允心思不純,他一個閹人,既不會帶兵又不會打仗,有何資格統(tǒng)領(lǐng)三十萬禁軍?況且,安狼不比興虞燕南陌四國,安狼所有兵力加在一起也只有這三十萬,所以呀,陛下還是趕緊將兵符收回來,撤了封允禁軍首領(lǐng)一職吧?!?p>  檀濟的話好巧不巧,被正要送信給安蘭柏的封允聽到。

  封允聞言,眉眼一沉,露出陰險的表情。

  檀濟,你給我等著。

  封允因心里的恨將手中的信一把捏的皺巴巴的,他一怒之下,轉(zhuǎn)身離去。

  轉(zhuǎn)眼就是八月,這日立秋,京畿城中,熱鬧非凡。

  立秋也被稱作啃秋,大街小巷,處處都是賣肉,秋桃和西瓜的,因為民間有言,立秋補膘,立秋吃西瓜,不會拉肚瓜。

  至于賣桃,是有傳言說,將桃吃完后,桃核留起來,除夕時丟進火爐燒成灰燼,寓意“辟邪長壽”。

  而在虞朝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的秦州,在立秋這日,會有曬秋”習(xí)俗,將收獲的玉米、辣椒、豆類等鋪在屋頂、曬谷場晾曬,既防潮又備冬糧。

  秋收將至,百姓們還會在立秋這日祭祀土地神,感謝其保佑五谷生長,同時祈求秋收順利。

  事后則會湊錢殺豬宰羊,在土地廟前擺供,祭祀后眾人分食祭品,稱“秋社”。

  《東京夢華錄》記載,滿街賣楸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

  所以在乾州的百姓在立秋這日有戴楸葉、簪秋花和摸秋的習(xí)俗。

  摸秋的意思是,在立秋這日,未婚女子可結(jié)伴到田間摸瓜果,據(jù)說摸到南瓜寓意“得子”,摸到扁豆寓意得女。

  興朝的百姓雖在立秋這日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可虞朝的百姓在立秋這日經(jīng)歷的卻是滅頂之災(zāi)。

  乾州城樓下,號角聲起,軍旗飄揚。

  杭吉帶領(lǐng)在民間招募的三萬虞軍,與五萬郝家軍狹路相逢,一場生死較量就此展開。

  士兵們手持長矛,身披重甲,兩軍如猛虎下山,沖撞之間,火花四濺,勢如水火。

  箭雨紛飛中,雙方你來我往,攻防有序;戰(zhàn)馬嘶鳴,鐵騎突出,眾人策馬橫槍,肆虐沙場。

  戰(zhàn)鼓聲、吶喊聲、哀嚎聲交織成殺聲震天之勢,戰(zhàn)場上血肉橫飛,殘肢斷臂,血跡斑斑,血腥味彌漫開來。

  由于虞軍皆為民間招募的百姓,自然不敵訓(xùn)練有素的郝家正規(guī)軍。

  三萬虞軍被五萬郝家軍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戰(zhàn)場上哀嚎聲不斷。

  只見將軍們的盔甲血跡斑斑、遍體鱗傷,臉上雖沾滿灰塵、血跡,但他們依舊緊握刀槍劍戟,眼神中滿是與敵人拼殺到底的決絕。

  黃沙漫天,風(fēng)云涌起。

  遠(yuǎn)處,杭吉與裴子衿二人正打得不可開交。

  杭吉身著一襲銀白盔甲,手握一桿長槍,身姿靈巧。

  他舞動長槍,勢如狂風(fēng)暴雨,銀光流轉(zhuǎn)間留下一道道殘影。

  槍似游龍,寒芒畢露,震嘯四方。

  而裴子衿手中之劍,劍氣縱橫,銳不可當(dāng)。劍鋒所指,劍風(fēng)呼嘯,飛翻間如飛雪漫天;劍勢矯健似靈蛇,自有氣吞山河之勢。

  槍劍相交,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裴子衿揮劍攻來,杭吉橫槍抵擋,劍砍在槍身上。

  裴子衿內(nèi)力綿綿不絕,加之其武功已達(dá)宗師境界,杭吉根本不是對手。

  十招對決過后,杭吉已然落了下風(fēng)。

  裴子衿攻勢愈發(fā)猛烈,其劍勢凌厲,不可阻擋。又是三招對決,裴子衿移形換影間,劍舞飛揚。

  裴子衿的猛攻令杭吉難以招架。

  轉(zhuǎn)瞬之間,裴子衿的劍猛然刺穿杭吉的身體,只一劍便要了杭吉的性命。

  杭吉猛吐一口鮮血,待裴子衿收回利劍,他倒在了血泊之中,長眠不醒。

  杭吉一死,三萬虞軍也只在瞬間全軍覆沒。呼延紹不費吹灰之力,便占領(lǐng)了虞朝乾州。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