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破營之戰(zhàn)
夕陽垂落,余暉散盡,夜幕如約而至。
借著夜色的掩護,一道矯捷的身影,縱身躍下城頭。
李逸奉命先行潛入北軍營壘,一則探查虛實,二則策應(yīng)大軍。
自其出城半個時辰后,北軍營壘中突然烈焰熏天,起火了。
這是他與蕭紹瑜約定的信號。
火光一起,便代表著北軍營壘空虛為實。
“開城門!”
一身戎裝、端坐馬背的范雍,沉聲下令。
此戰(zhàn),他要親自出戰(zhàn)。
隨著城門的打開,薛子都率一曲重騎為大軍先鋒,當(dāng)先沖出城去。
緊隨其后的,則是追云騎千騎精銳與柳文菲所部兩千騎。
這一戰(zhàn),范雍決意以騎兵出戰(zhàn)。
他要的就是雷霆萬鈞,摧枯拉朽。
若是有詐,也能及時抽身而退。
其余各營,則于城中戒備,由周盛協(xié)助蕭紹瑜,統(tǒng)籌全城。
出擊的同時,范雍也不能留給北軍破城的空隙。
其用兵之周密,可謂滴水不漏。
非如此,何敢行險?
睢陵城頭,金甲在身的蕭紹瑜,扶垛眺望著。
神情肅穆的他,對此戰(zhàn)極為重視。
一旦大破虜營,睢陵之圍便算解了。
楊彥超就算擊敗了南梁援軍,他也沒有糧草與蕭紹瑜耗下去。
“殿下,有范太守親自出馬,此戰(zhàn)當(dāng)無虞。”
一旁的柳文菲,吐氣如蘭,輕聲安撫。
這次,她沒有隨軍出戰(zhàn),而是將所部騎兵授權(quán)范雍統(tǒng)一指揮了。
牽上戀人的手,蕭紹瑜點了點頭。
他緊張的目光,仍然注視著遠處火光籠罩中的虜營。
只見,驟起的大火,在迅速地蔓延著。
虜營之中,從糧車燒到兵帳,又從兵帳燒到馬圈,徹底亂了。
兵卒從睡夢中驚醒,驚慌地逃出了兵帳,面上早已被濃煙熏黑。
戰(zhàn)馬嘶鳴,奮力掙脫了韁繩,沖出馬圈,于虜營中亂跑亂撞。
虜營烈火越燒越旺,火光沖天,直逼霄漢。
滾滾濃煙,令人窒息,虜營之內(nèi)已是一片混亂不堪。
將找不到兵,兵尋不到將,虜軍已經(jīng)很難組織起抵抗了。
“破營!”
薛子都一聲大吼。
隨即,他趁亂親率重騎,撞破營門,殺入營壘。
缺口已現(xiàn),前進的道路已然打開。
范雍揚槊縱馬,雄渾之聲響徹被火光照亮的夜空。
“沖鋒!”
聞令,三千騎兵不再刻意隱藏。
進擊的隆隆馬蹄聲,敲響了淮南大地,敲碎了北虜將士最后那層心理防線。
梁軍將士猶如憤怒的浪潮,奮勇?lián)湎蛱敔I風(fēng)雨飄搖的一葉扁舟。
“將軍,梁軍來襲!”
“速速集合中軍迎戰(zhàn)!”
留守營壘的虜將,已然聽到了梁軍將士此起彼伏的吶喊聲。
倉促之間,他只能寄希望于集合中軍,妄圖抵擋。
若事不可為,中軍將是他逃命的本錢。
?。?p> 報信兵卒,突然一聲慘叫,隨即倒于血泊之中。
他的身后,驚現(xiàn)一道矯捷身影。
“你是誰?!”
一抹幽光驚鴻般劃過,幽匕瞬間割裂虜將咽喉。
李逸出手極為迅捷,虜將根本來不及反應(yīng)。
“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
割下首級,別在腰間,李逸開始去搜尋下一個獵物了。
隨著虜軍將校,陸續(xù)遭到暗殺,一股恐怖氣息彌漫著。
各自為戰(zhàn)的虜軍將士,既要招架梁軍將士的猛攻,又要提防如影隨形的暗殺。
他們已至崩潰的邊緣。
重騎的踐踏,輕騎的揮砍,梁軍騎兵縱橫虜營,虜軍徹底崩潰了。
“我等投降!”
待狼煙散盡,降卒被縛,繳獲物資正在清理。
梁軍大勝!
“走,隨本王出城!”
“殿下,你慢點,等會妾!”
柳文菲水眸含嗔,揮鞭疾追而去。
心情大好的蕭紹瑜,非但不等,還在拼命提速,心中美美的享受著。
“本王就是要你追我呀!”
......
虜營中軍帳外,王旗在晨曦中高高飄揚。
葉清玄率一都中兵,列隊護衛(wèi),非傳不得入內(nèi)。
身著金甲、腰懸英華劍的蕭紹瑜,端坐帥案之后,滿面春風(fēng)。
“此戰(zhàn)運籌帷幄之功,當(dāng)屬范寧遠;破陣摧堅,則非薛司馬莫屬;亂敵于先,功歸李逸。
凡有戰(zhàn)功者,本王已命東陽先生如實記錄在冊?!?p> 實際指揮此戰(zhàn)者,確是范雍。
然依大梁律,運籌帷幄之功卻是要算在蕭紹瑜的名下。
他將此潑天之功讓予范雍,單論這份胸襟便足以折服諸將。
將薛子都列為次功,他則是在向諸將宣示公允。
如薛子都這般北歸之將的戰(zhàn)功,他都能不瞞不壓,做到一碗水端平。
遑論南梁土生土長的諸將呢。
當(dāng)事者薛子都的心中,更是五味雜陳,冷暖自知。
自其歸附以來,梁帝確是待其不薄。
然于濟陰,他卻是屢遭白眼,空有司馬之名。
除了所部重騎,濟陰郡兵的一兵一卒他都調(diào)動不了。
在沈賀的有意排擠之下,他也只能忍氣吞聲,數(shù)年無功,半階未升。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太子雖在意他這支戰(zhàn)力,卻不愿他因升遷而調(diào)離門人治下。
正因揣摩到了太子的這種心理,沈賀才敢明目張膽地打壓于他,盡量將其邊緣化。
沈賀的想法,不難理解。
他就是擔(dān)心簡在儲心的薛子都,一朝得勢會壓在自己的頭上。
此刻,蕭紹瑜的公允,自然贏得了薛子都的好感。
而將李逸,列為戰(zhàn)功第三,則有舉賢不避親之意。
畢竟李逸的身份,是蕭紹瑜的親衛(wèi)。
若再考慮李逸出身寒門,蕭紹瑜此舉便有籠絡(luò)軍心之效了。
須知梁軍之中,寒門不過都頭。
也就是說,對于絕大多數(shù)寒門子弟而言,終其一生最多也就到隊長。
再往上,就要看出身門第了。
是故,蕭紹瑜憑功李逸,便是立木為信。
“謝九殿下!”
諸將皆發(fā)自內(nèi)心地擁戴蕭紹瑜。
他們的目光,是那樣的熱切。
應(yīng)喝聲中,更是氣勢如虹,那里有渴望沙場再立新功的雄心。
重兵圍城的如山壓力,徹底崩塌。
求勝的信念,占據(jù)了他們的心頭。
“士氣可嘉,軍心可用?!?p> 蕭紹瑜笑著,想著。
他同樣深受感染與鼓舞。
《梁書·武帝紀》載曰:
帝興兵破營,大捷,嘉獎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