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策自是答應(yīng)得爽快。
“別說十天,十個月都行?!?p> “十天足矣?!?p> 定好此事,陳策目光灼灼地看向周元:“那依周兄所言,要怎么比?”
周元思忖片刻,道:“咱們各選一人做見證,由見證者出題唱謎,你我在紙上寫下所猜之字,待十題畢,停筆十息后交換驗看,猜對最多者為勝?!?p> 話音方落,一旁靜立的白衣少年上前一步,拱手朗聲道:“在下溫緒,字言初,此次比試,算我一個。”
蕭幕生對此早有預(yù)料,神色不變。
陳策見對面平添一人,唯恐蕭幕生勢單,連忙道:“那也算我一個!”
“好,如此正好兩兩成組?!敝茉抗鈷哌^眾人,“最終便以兩組猜中之謎底總數(shù)定勝負(fù),諸位可有異議?”
“公平公正,甚好?!笔捘簧⑽㈩h首。
周元環(huán)顧一圈,將目光落在墨綠衣衫男子身上,“不知林兄可否屈尊,為我們這邊做個見證?”
那男子下意識看向溫緒,見他點頭,這才斂了斂神色,沉穩(wěn)答道:“承蒙周兄看重,林某恭敬不如從命。”
周元招手喚來青云樓的小二,在他耳邊嘀咕了幾句。
那小二先是愣了幾息,隨即恍然大悟,在周元遞給他一塊碎銀后,更是雙眼一亮。
他利落地摘下肩頭布巾,熟稔地抹了抹旁邊一塵不染的桌椅,“您幾位先請坐,小的這就去辦!”
待小二小跑離開,陸河才低聲嘀咕:“不過是猜字謎,排場倒是不小?!?p> 他覷見蕭幕生和陳策同時望來的目光,立刻挺直腰板,“我猜謎不成,做個見證還行,這邊就交給我吧!”
約莫半盞茶的功夫,小二匆匆折返,徑直趨至周元面前:“爺,都安排妥了?!?p> 周元起身后,目光掃過眾人,隨即對小二說道:“帶路吧!”
幾人相互對視了一眼,便跟在周元身后,往二樓走去。
二樓與一樓的敞亮喧囂截然不同。
樓下人聲鼎沸,桌案林立。
樓上則格局清幽,回廊曲折間隱著數(shù)十間雅室。
門前掛著竹簾,懸著雕花木牌,上書“梅”、“蘭”、“竹”、“菊”等雅名。
小二引著眾人行至“梅”字房門前停下。
“爺,您要的東西全在里頭,依著樓里的規(guī)矩,小的不便入內(nèi),若需添置什么,扯動這門前的鈴鐺繩即可,小的聽見動靜會立刻上來。”
周元率先推門而入,掃視了房內(nèi)準(zhǔn)備齊全的紙筆墨硯,滿意點頭:“甚好,你去吧?!?p> “好嘞爺!”
待小二走后,溫緒抬腳踏入房間,那墨綠色衣衫的男子便緊跟其后,不離寸步。
蕭幕生則抬頭望著小二所說的鈴鐺繩,以及與繩子相連的青銅鈴鐺,陷入沉思。
陸河見狀,神色擔(dān)憂,“子清兄,可有哪里不妥?”
蕭幕生回過神,搖頭道:“無妨,咱們也進(jìn)去吧!”
一腳踏入房間后,那熟悉的梅花香便撲鼻而來。
蕭幕生放眼望去,這房間不大,只放了兩張桌子,在桌面上,筆墨紙硯擺放得整齊。
而他聞到的香,來自房間窗前擺放的花盆里,一枝寒梅獨自開……
看著這些,蕭幕生心生疑惑,不禁問道:“周兄為何另外安排了這樣一個房間?”
周元走到其中一個桌子面前,拿起桌上的筆細(xì)細(xì)打量,在聽到蕭幕生的話后,放下筆回答道:“一樓吵鬧,人也多,我與你約著比試,本是讀書人的切磋,而不是為了讓別人把咱們當(dāng)猴看。”
此話一出,倒讓蕭幕生刮目相看,就連陳策的眼里,也多了幾分贊賞。
那位被周元稱作“林兄”的男子正欲上前研墨,溫緒卻抬手阻止了他,低聲道:“我自己來,你專心做你的事。”
說完,便卷起衣袖,邊研墨邊說道:“蕭兄的小三元之名令人傾慕,得知你入京,我便安排了人在青云樓守候,只望能與你一晤。”
溫緒毫不掩飾自己安排人盯著青云樓一事,格外坦誠。
“溫兄過譽(yù)?!?p> 蕭幕生這才明白過來,為何他剛走進(jìn)樓中不過一盞茶功夫,與這青云樓顯得格格不入的溫緒等人,便像提前得到消息般,突然出現(xiàn)。
前世,自己之所以沒提前結(jié)識這些人,是因為他風(fēng)寒未好,沒有任何停留的走進(jìn)青云樓,更是在自己房中一停數(shù)日,溫習(xí)功課,直到會試那天,才穿戴整齊,走出房間。
思及此,蕭幕生有些心神不寧,隨即搖頭,心想道:如今重活一世,理應(yīng)與前世不同……
待幾人研好墨,坐在椅子上,又鋪平紙張,做足準(zhǔn)備后,才紛紛執(zhí)筆,等候二人唱題。
在他們做準(zhǔn)備時,陸河與那位林姓男子也商定完成,陸河負(fù)責(zé)出謎面,林平負(fù)責(zé)監(jiān)督書寫、記錄結(jié)果和計時。
也是在這時,大家才知這位林姓男子姓林,名平,字季正,既是溫緒的好友,也是家中人為他安排的伴讀。
陸河從準(zhǔn)備好的簽筒中抽出一支竹簽,朗聲念道:“第一題,一曲高歌夕陽下?!?p> 四人幾乎同時動筆,蕭、溫二人落筆最快,筆鋒沉穩(wěn),陳策略作思考后迅速寫下,周元稍慢。
陸河抽第二簽:“第二題,千里相逢斷橋邊?!?p> 溫緒幾乎秒答,蕭幕生緊隨其后,周元這次反應(yīng)快了些,陳策則皺眉片刻才寫。
陸河連續(xù)抽出竹簽:“第三題,三人約聚清明后。”
“第四題,元宵才過又團(tuán)圓。”
“第五題,別前栽竹村半掩?!?p> “第六……”
隨著題目深入,四人的速度明顯拉開距離,心態(tài)也發(fā)生改變。
蕭幕生與溫緒倒是依舊從容,多數(shù)題目幾乎毫不猶豫。
陳策思維活躍,但偶有停頓,筆下有時暢快有時遲疑。
周元眉頭微蹙,偶有豁然開朗之時,奮筆疾書,亦有一時卡頓,停筆苦思。
直到臨近末題。
“第九題,又似殘花分別去?!?p> 陸河話音剛落,溫緒與蕭幕生已然寫就,陳策稍一遲疑也寫下答案。
周元則提筆懸在半空,苦苦思索,額角隱有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