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奇幻

朱元璋奉天反明

第455章 奉朝篇:鳳翔之戰(zhàn)

朱元璋奉天反明 一道啟玄 4631 2025-08-27 22:26:14

  ——書接上回——

  時光匆匆,轉眼已是八月十一日夜,月色如霜,冷風嗖嗖。

  朱溫麾下猛將蔣玄暉,身披鐵甲,手持長劍,領著心腹史太及百余名精挑細選的士兵,悄無聲息地逼近了皇宮。他們的腳步沉重而堅定,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大唐命運的弦上。

  椒殿門口,河東夫人裴貞一身著華服,神色堅毅,她深知這一夜的兇險,更明白自己守護的不僅僅是皇帝的安危,更是大唐最后的尊嚴。她挺身而出,攔在了蔣玄暉等人的面前,聲音鏗鏘有力:“爾等膽敢謀逆,必將天打雷劈!”

  蔣玄暉冷笑一聲,揮手示意士兵上前。剎那間,刀光劍影,血花飛濺。

  裴貞一雖武藝不凡,但終究雙拳難敵四手,最終倒在了血泊之中,她的眼神中充滿了不甘與憤怒。

  殿內,李曄聞訊趕來,面色慘白,眼神中滿是驚恐與絕望。他試圖尋找逃生之路,但四周已被叛軍重重包圍。

  此時,昭儀李漸榮挺身而出,她緊緊抱住李曄,用瘦弱的身軀為他筑起最后一道防線。

  “陛下,別怕,臣妾與您同在?!?p>  李漸榮的聲音溫柔而堅定,她的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

  然而,叛軍的利刃無情,他們沖破防線,一刀刀揮向這對無助的君臣。李曄的眼中閃過一絲絕望,隨即黯淡下去,他倒在了血泊之中,年僅三十八歲。

  李漸榮為保護他,伏在他的身上,也未能幸免于難,她的臉上掛著淚痕,卻仍緊緊抱著李曄,仿佛要用自己的生命來守護這份最后的忠誠。

  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死寂,只有血滴落在地上的聲音,清晰而刺耳。

  李曄的生命之火就此熄滅,大唐的輝煌也隨之黯淡。

  縱觀李曄一生,在機緣巧合下成為皇帝,雖有重振國威之愿,且確實有所作為,但仍舊挽救不了大唐將傾的局面。

  事后,群臣悲痛欲絕,他們?yōu)槔顣仙现u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廟號昭宗,以此緬懷這位不幸的君主。

  天祐元年八月十二日,蔣玄暉假傳圣旨,立輝王李祚為皇太子,改名李柷。中午時分,又由宰相柳璨、獨孤?lián)p矯宣皇太后令:皇太子可于昭宗柩前即皇帝位。是日,年僅十三歲的李柷登基,他被朱溫嚇破了膽,不敢立年號,沿用唐昭宗的年號天祐。

  李柷成為了唐朝第二十一任皇帝,也是唐朝末代皇帝。

  緊接著,李柷就將已為梁王的朱全忠(朱溫)加授相國,總百揆,進封魏王,所擔任的諸道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等軍節(jié)度觀察處置等使的職務照舊“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兼?zhèn)渚佩a之命”,待遇基本上超過了漢初相國蕭何和漢末丞相曹操。

  朱全忠(朱溫)的身份是自兩漢以來權臣篡位的重現,其地位距離九五之尊已經只有一步之遙了。

  李柷端坐于金碧輝煌卻空曠寂寥的龍椅之上,身影顯得格外單薄與無助。他目光空洞地望著下方跪拜的群臣,心中卻是一片茫然。

  這皇宮之內,雖繁花似錦,卻無一絲屬于他的溫暖。李柷深知,自己不過是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真正的權力早已落入朱溫之手。

  朝堂之上,氣氛壓抑而沉重。每當有奏章呈上,不等李柷開口,朱溫便已搶先一步,以那不容置疑的口吻發(fā)號施令。

  群臣們或低頭不語,或面面相覷,卻無人敢于質疑這位權臣的決斷。

  李柷只能默默旁觀,心中五味雜陳。

  有一次,一名忠誠于李唐的老臣鼓起勇氣,試圖為李柷爭取些許尊嚴,他高聲說道:“陛下,此事關乎國體,還望陛下親裁!”

  話音未落,朱溫便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那眼神如同寒冰刺骨,讓老臣瞬間噤若寒蟬。

  朱溫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隨即以更加咄咄逼人的語氣,將事情的決定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些所謂的“制敕”,不過是朱溫為了掩人耳目,讓李柷象征性地簽署的廢紙。

  每當李柷拿起筆,手都會不自覺地顫抖,他知道,每一筆都意味著自己對這破碎江山的又一次妥協(xié)與背叛。

  然而,他無能為力,只能任由朱溫的意志凌駕于整個國家之上。

  朝堂之外,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百姓們對這位年輕卻無權的皇帝寄予了無限的同情與無奈,他們私下里議論紛紛,感嘆李唐的輝煌已逝,唐哀帝李柷不過是朱溫手中的一枚棋子。

  在這樣的日子里,李柷時常獨自漫步于深宮之中,望著那些曾經屬于李唐的榮耀與輝煌,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涼與無奈。

  李柷知道,自己就像這宮墻內的一抹孤影,被權力與陰謀緊緊束縛,無法掙脫。

  “時政出賊臣,哀帝不能制?!边@句話如同詛咒般回蕩在李柷的耳畔,他閉上眼睛,任由淚水滑落,心中暗自祈愿,愿這亂世早日平息,還天下一個太平。

  天祐二年六月,夏日炎炎,陽光如火焰般炙烤著大地,空氣中彌漫著一種不祥的預兆。朱溫,這位權傾一時的梟雄,在親信李振和柳璨的陰冷鼓動下,密謀著一場震驚朝野的血腥清洗。

  那日黃昏,天色漸暗,裴樞、獨孤?lián)p、崔遠等三十多位朝廷重臣,被突如其來的詔令召集至黃河邊的白馬驛。他們心中雖有疑惑,卻不敢有絲毫怠慢,紛紛整衣斂容,踏上了這條通往未知的不歸路。

  驛站內,燭光搖曳,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

  朱溫端坐在主位上,面色陰沉如水,眼中閃爍著冷酷的光芒。李振和柳璨則立于一側,嘴角掛著不易察覺的冷笑,仿佛一切盡在他們的掌握之中。

  隨著朱溫一聲令下,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們如鬼魅般從暗處涌出,瞬間將大殿團團圍住。

  裴樞等人見狀,面色大變,有的試圖反抗,有的則驚恐萬分,呆立當場。

  然而,在這絕對的武力面前,一切掙扎都是徒勞。刀光劍影中,慘叫聲、求饒聲此起彼伏,血腥味迅速彌漫開來,將整個白馬驛籠罩在一片死亡的陰影之下。

  朱溫冷眼旁觀,嘴角勾起一抹殘忍的笑意。當最后一位大臣倒下,他的目光轉向了那奔騰不息的黃河,冷冷地下達了最后的命令:“投尸于河,讓這些所謂的衣冠名流,與這滾滾河水一同消逝吧!”

  于是,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朝廷大員,就這樣被無情地投入了河中,隨著波濤起伏,最終消失在茫茫水域之中。

  這場“白馬之變”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讓整個朝廷為之震動,人人自危。

  而朱溫,卻似乎對自己的暴行毫不在意,反而以此為樂,繼續(xù)鞏固著他那搖搖欲墜的權勢地位。

  天祐二年九月,京城之內,又發(fā)生了一件令人咋舌之事。

  李柷,這位年幼無知的傀儡皇帝,竟以宮內出旨的名義,加封他的乳母們?yōu)檎褍x和郡夫人。

  更令人詫異的是,另一位也姓王的乳母,在昭宗時便已封為郡夫人,此次竟也打算準楊氏例改封為昭儀。

  消息傳出,朝野上下一片嘩然。

  宰相們聞訊趕來,面色凝重,心中暗自揣度著這背后的深意。他們深知,這看似荒唐的封賞背后,或許隱藏著更為復雜的政治博弈和權力斗爭。

  天祐二年十一月的寒風,如利刃般切割著長安城的每一寸空氣,預示著一場不同尋常的風暴即將來臨。

  天祐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本應是李柷,這位末代唐皇親祠圜丘(祭天)的神圣日子,整個皇城內外都被一種壓抑而莊嚴的氣氛所籠罩。

  各衙門早已緊鑼密鼓地籌備數月,從祭器的擦拭到禮服的縫制,每一個細節(jié)都力求完美,以期能在天地間展現大唐最后的輝煌。金色的祭器在陽光下閃爍著微光,仿佛是大唐昔日榮光的最后回響。

  宰相,步履沉重地踏向南郊壇。他的眼神中既有對古老儀式的敬畏,也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南郊壇上,祭壇高聳,四周松柏蒼翠,卻因這日的特殊而顯得格外寂靜。宰相一步步踏上石階,每一步都似乎在與歷史對話,熟悉著每一個儀式步驟,確保萬無一失。

  然而,就在這一切準備就緒,只待吉時到來的前夕,一股暗流卻在朝堂之下悄然涌動。

  朱溫,這位權傾朝野的梟雄,聽聞祭天之事后,臉色驟變,如同烏云蔽日,他的不滿如同寒風中的利刃,讓人不寒而栗。

  在他看來,這場盛大的祭天儀式,不過是大唐垂死掙扎,意圖借天地之力延續(xù)國祚的無謂之舉。

  消息迅速在朝臣間傳開,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波瀾。那些負責主持祭天儀式的官員們,本應是這場盛典的主角,此刻卻如同寒風中顫抖的落葉,滿心恐懼,不知所措。

  他們深知,一旦觸怒了朱溫,后果不堪設想。

  于是,在巨大的壓力下,這些官員開始密謀,尋找一切可能的借口,試圖將這場祭天大典悄然改期,以避免那即將到來的風暴。

  夜幕降臨,長安城的燈火在寒風中搖曳,仿佛也在為這場未竟的祭天之事默默祈禱。

  而那些官員,在夜深人靜之時,終于達成一致,將這場原本應載入史冊的盛事,以一種近乎屈辱的方式,悄無聲息地埋葬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天祐二年十二月,寒風凜冽,長安城內人心惶惶。朱溫,這位權傾一時的梟雄,因宣徽副使蔣殷與趙殷衡的一紙誣告,將一場風暴悄然引向了蔣玄暉。

  那誣告之詞,字字如刀,直指蔣玄暉“私侍積善宮,又與柳璨、張廷范暗結盟誓,妄圖復興唐室之祚”。

  消息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朝野間蔓延。蔣玄暉被押解至刑場,面如死灰,眼中滿是絕望與不甘。

  刀光一閃,一代忠良的血脈便這般斷送在了朱溫的陰謀之下。與此同時,蔣殷與趙殷衡二人,如同鬼魅般潛入了幽深的積善宮。夜色如墨,宮燈昏黃,二人面色陰沉,手中緊握著繩索,一步步逼近那無辜的何太后。

  何太后,這位曾母儀天下的女子,此刻卻如同待宰羔羊,毫無反抗之力。她驚恐地瞪大了雙眼,望著步步緊逼的劊子手,口中發(fā)出微弱的呼救聲,卻在這空曠的宮殿中顯得如此無力。

  繩索套上了她的脖頸,隨著一陣猛烈的掙扎,生命之火漸漸熄滅,只留下一具冰冷的軀體,在寒風中搖曳。

  朱溫得知消息后,假惺惺地以太后之喪為由,宣布廢朝三日。

  然而,這不過是他掩蓋罪行、穩(wěn)固權勢的又一手段。他更以太后喪及宮闈丑聞為由,悍然廢除了新年郊禮,企圖以此轉移朝野視線,掩蓋自己的滔天罪行。

  一時間,長安城內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朝臣們私下議論紛紛,卻無人敢公然質疑朱溫的權威。

  而那位被迫下詔稱何太后因穢亂宮闈而自殺謝罪的哀帝,更是如同傀儡一般,被朱溫牢牢掌控在手中。

  詔書一出,何太后的名譽盡毀,被追廢為庶人,一段宮廷秘史,就此被深埋于黃土之下,只余下風中低語的冤魂,訴說著那段不為人知的悲慘往事。

  新年的祭天也因太后喪及“宮闈丑聞”為由而沒有舉行。

  天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柳璨被貶賜死,其弟兄也被全部處死。太常卿張廷范被五馬分尸,其同伙被除名賜死者若干。朱全忠已是生殺予奪,大權在握了。

  天祐三年,寒風凜冽,朱溫的心猶如被冰雪封凍,他夜不能寐,眼中閃爍著對皇權的無盡渴望。每日,他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中踱步,手指輕輕敲打著龍椅的扶手,每一次敲擊都似乎是對自己心中稱帝欲望的一次催促。

  然而,他的心腹蔣玄暉、柳璨以及太常卿張廷范等人,卻如同冬日里的冷水,不斷澆滅著他心頭的熱望。

  在一次密謀的朝會上,朱溫面色陰沉,目光如炬,他緊盯著下方的臣子們,聲音低沉而有力:“朕意已決,天下雖未完全平定,但朕的威名已足以震懾四方,稱帝之事,宜早不宜遲!”

  蔣玄暉聞言,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他顫抖著嗓音,試圖勸阻:“陛下,天下局勢尚不穩(wěn)定,若此時稱帝,恐會引起各方勢力的反彈,臣以為,還需從長計議。”

  柳璨也附和道,言辭懇切,試圖以大局為重。但朱溫的心意已決,他猛地一拍龍椅,怒聲道:“朕意已決,無需多言!爾等若再敢阻撓,休怪朕不客氣!”

  朝堂之上,氣氛瞬間凝固,臣子們噤若寒蟬,無人再敢出聲反對。

  天祐四年四月,春風未至,朱溫的心中卻已是一片熾熱。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張文蔚率百官勸進的盛大儀式上,朱溫身著龍袍,端坐在高高的皇位之上,目光冷峻而威嚴。

  百官跪拜,山呼萬歲,聲音震天動地,仿佛要將這古老的宮殿都撼動。

  然而,在這看似輝煌的背后,卻隱藏著無盡的暗流涌動。

  就在朱溫接受帝位的同時,太常卿張廷范的家中,卻是一片凄慘景象。

  五匹駿馬被繩索緊緊束縛,嘶鳴聲震耳欲聾,它們似乎預感到了即將發(fā)生的悲劇。張廷范被五花大綁,面色蒼白,眼中滿是絕望與不甘。

  隨著一聲令下,五馬分尸的慘劇在眾人驚恐的目光中上演,鮮血四濺,染紅了整個庭院。與此同時,張廷范的同伙們也被一一除名賜死,整個京城籠罩在一片陰森恐怖的氛圍之中。

  朱溫,這位曾經的亂世梟雄,終于登上了他夢寐以求的皇位。

  然而,權力的巔峰之下,卻隱藏著無數的犧牲與淚水。

  ——未完待續(xù)——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