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奇幻

朱元璋奉天反明

第037章 北宋靖康之恥

朱元璋奉天反明 一道啟玄 2850 2025-04-21 13:26:26

  ——書接上回——

  熊熊圣火,燃我殘軀,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憐我世人,憂患苦多。

  梁山可掌軍權(quán),但民政之權(quán)當(dāng)在朝廷,山東各處州縣知府還是要朝廷委派,梁山只可掌一路軍權(quán),此乃招安開鎮(zhèn)山東根本,斷不可再退讓一步!

  宿元景眉頭緊皺不已,梁山開鎮(zhèn)山東,得了地方軍權(quán),朝廷沒有兵馬在山東,只要民政之權(quán)來又有何用?

  梁山軍馬倒也守信,各部軍馬旗號皆打出宋軍旗號,只是盔甲裝束并未更換,宋廷必不容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

  最近怪事頗多,宋廷起復(fù)宗澤,命其統(tǒng)領(lǐng)江南數(shù)路軍州之兵,抵御金朝,董耘替道君皇帝作罪己詔,梁山義軍大破田虎,梁山改旗易幟,拔營東歸,交割晉~地歸復(fù)朝廷,田虎一干逆賊由宿元景押解回京判了剮刑。

  朱武所部也奉命招安,改旗易幟后,領(lǐng)十五萬軍民百姓東遷山東路,至此梁山開藩鎮(zhèn)山東路,自成一系。

  北宋道君皇帝趙佶便即令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宗澤改為兩浙路兵馬總管,調(diào)集京畿的禁軍和西軍一共十五萬,南下鎮(zhèn)壓起義。

  冬去春來,轉(zhuǎn)眼炎夏又至,山東路東平府內(nèi)外,赤日炎炎,竟旬月之內(nèi),滴雨未下,亙廣阡陌之間,禾苗枯焦,農(nóng)夫心頭亦是半枯半焦。

  扈三娘因為七個月的身孕,在沒有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基本上許負完全代替了扈三娘。

  歷史上遼朝自五代時從晉國搶來的那枚秦朝用和氏璧制作的傳國玉璽,讓許負十分在意,這傳國玉璽終于回歸偉大的華~夏。

  此時的白勝等人帶著烏黑的箱子,許負接過打開以后打開暗格之后,取出內(nèi)里一方黃綢包裹的物事,打開一看,頓時帳內(nèi)滿是華彩,眼前赫然便是那方精雕玉徹的傳國玉璽來!

  許負心頭激蕩,翻過來一看,玉璽上果然刻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便是自秦始皇開始,一直傳下來的傳國玉璽!

  看著受受傷的白勝等人許負立刻大賞,準(zhǔn)備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此時的扈三娘快要生產(chǎn)了,許負心急如焚,手中緊握著那沉甸甸的傳國玉璽,一路疾馳,風(fēng)馳電掣般趕回梁山。

  馬蹄聲在青石板上敲擊出急促的節(jié)奏,仿佛與他的心跳共鳴。

  剛剛回道梁山,還未等許負喘息片刻,就聽見產(chǎn)房內(nèi)傳來一陣陣焦急而堅定的呼喊:“主公,用力,看到孩兒的腦門了……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而又期待的氣息,每個人的神經(jīng)都緊繃到了極點。”

  許負一臉懵,腳步不由自主地加快,心中暗自嘀咕:自己一回來扈三娘就要生了?

  又過了半個時辰,時間仿佛被無限拉長,每一秒都充滿了煎熬與等待。

  突然,猛聽得屋內(nèi)一陣清脆而響亮的孩兒啼哭之聲傳來,如同天籟之音,瞬間打破了所有的緊張與沉寂。

  穩(wěn)婆滿臉喜色,聲音因激動而略顯顫抖:“大喜之事,母子平安,誕下個大胖小子!”

  此言一出,滿園人等都歡聲雷動,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大家紛紛圍攏過來,想要一睹這新生命的模樣。

  然而,就在這歡慶之際,卻有人突然驚呼道:“大家請看,這頭上怎會有五彩光芒閃爍?”

  眾人聞言,紛紛定睛細看,只見嬰兒的小腦袋上,果然有一縷縷五彩光芒若隱若現(xiàn),如同神祇降臨般的奇異景象,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震驚不已。

  好在一個月的時光很快過去,扈三娘刑期滿了,便沐浴更衣,得出屋來,重見天日,見到師傅許負歸來,立刻讓許負給取名。

  在得出月子,扈三娘便感覺好似重獲自由一般,許負給取名晁嵐明以后,居然自己退守幕后,另一邊,聞煥章讓童貫奏報盡數(shù)剿滅便可,梟首送往東京,一般的也是全功。

  童貫沉吟片刻后,也明白過來,哈哈大笑,江南造反的大軍已然剿平。

  同時黃裳,字冕仲,號演山,延平人。

  黃裳才學(xué)淵博,元豐五年進士第一,狀元及第,累官至端明殿學(xué)士。道君皇帝十分賞識,至宣和元年,命七十高齡的黃裳負責(zé)修訂《萬壽道藏》。

  此時,黃裳剛剛將《萬壽道藏》修訂完畢。

  黃裳在修訂《萬壽道藏》之間,悟得了道家養(yǎng)氣謙沖的高深道理,居然無師自通,得了延年益壽的法門,此刻年逾七十六歲,居然皓首不在,又生出黑發(fā)來。

  道君皇帝趙佶也素喜道教,見得黃裳道家法門精湛,便官封端明殿大學(xué)士,這些天都早晚請教。

  道君皇帝有意北上收復(fù)燕云十六州,正在詢問是不是時機,李良嗣七次出使金國,道君皇帝也甚是器重這李良嗣,更是賜姓趙氏,改名趙良嗣,加光祿大夫,這趟童貫出征北伐,這趙良嗣也在軍中任軍機參軍。

  數(shù)日后,童貫將西軍與河北軍合編的消息擺在了扈三娘案頭,許負看過搖頭對扈三娘說了幾句話以后,就帶孩子去了。

  隨后消息到來,童貫即種師道為副手,下令招募勇士,散發(fā)招降的檄文,只種師道進兵白溝,隔河對壘之勢。

  不久宋軍戰(zhàn)敗,童貫見得宋軍慘敗,頓時不知所措,急忙請聞煥章、趙良嗣等人前來商議。

  自古以來,尚未有如此喪邦辱國的歲幣納貢條約被一覽無遺的呈現(xiàn)軍民百姓眼前,這一趟可謂是將趙宋的里子面子都丟了個干凈。

  宣和七年十月低,完顏晟聚合大軍準(zhǔn)備南下,梁紅玉、李清照、李師師等阻止募捐號召眾人抵御完顏晟,道君皇帝下旨教童貫自去處置此事,務(wù)必要處置妥當(dāng),金國罷兵,趙佶改宣和為靖康。

  靖康元年八月,完顏晟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如狂風(fēng)驟雨般大舉南下,塵土飛揚,戰(zhàn)鼓雷動,整個大地仿佛都在顫抖。

  北宋兵部尚書孫傅心急如焚,他把最后一線希望寄托在了士兵郭京那虛幻的承諾之上。郭京,這個自詡身懷佛道二教無上法術(shù)的神秘人物,站在眾人面前,眼中閃爍著狂熱的光芒,他妄圖憑借道門的“六甲法”,以及佛教中神秘的“毗沙門天王法”,來抵御如洪水猛獸般的金兵。

  然而,當(dāng)所謂的“神兵”在戰(zhàn)場上出現(xiàn),卻如同紙糊的燈籠,一觸即潰。

  金兵的馬蹄聲如同雷鳴,鐵蹄之下,宋軍的神兵紛紛倒下,鮮血染紅了大地,空氣中彌漫著絕望與恐懼。

  郭京的法術(shù)如同笑話般被戳破,他的身影在混亂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金兵見狀,士氣大振,他們分四路如同豺狼虎豹,乘機攻入城內(nèi)。汴京,這座繁華一時的都城,此刻卻陷入了無盡的火海與殺戮之中。

  城墻上的旗幟被鮮血染紅,街道兩旁,店鋪被砸,民居被焚,哭喊聲、求救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趙佶,這位曾經(jīng)高高在上的帝王,此刻卻嚇得面如土色,他顫抖著手,將皇位匆匆傳給了兒子趙桓。

  宋欽宗趙桓即位后,面對滿目瘡痍的江山,他心急如焚,立刻遣使臣何?前往金營,懇請和談,希望能為這片土地帶來一絲喘息之機。

  然而,完顏晟的眼中只有征服與擴張,他冷冷地拒絕了宋使的請求,仿佛是在嘲笑宋人的軟弱與無能。

  靖康元年十一月底,金兵再次如同怒濤般南下,他們誓要徹底征服這片土地。十二月十五日,東京之戰(zhàn)再次爆發(fā),這一次,宋軍再也無法抵擋金兵的凌厲攻勢。

  城墻上,宋軍的旗幟紛紛倒下,城內(nèi)的百姓在絕望中掙扎,東京之戰(zhàn)以宋軍的徹底失利告終。

  金兵歡呼著攻占了汴京,這座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都城,此刻卻陷入了金兵的鐵蹄之下,成為了歷史的塵埃。

  完顏晟將趙佶、趙桓、連同后妃、宗室,百官數(shù)千人,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

  因此事發(fā)生在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變”。

  由于金國南侵,宋廷上下一片混亂,主戰(zhàn)派與主和派依然爭執(zhí)不下,另一邊,許負讓扈三娘召見一眾首腦,各軍州兵馬開始備戰(zhàn),倘若金軍南下,定將迎頭痛擊。

  宋廷的軟弱無能讓人看了真是大開眼界。

  二十余萬勤王兵馬雖然擊退了金軍,只救下了一位大宋公主,其他的人被金軍帶走,北宋悲歌,衣冠南渡,金國在靖康之難中俘虜了眾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趙構(gòu)是其中的一位漏網(wǎng)之魚。

  趙構(gòu)從濟州南下到陪都南京應(yīng)天府即位為宋高宗,于鴻慶宮謁太祖廟,改元建炎,重建宋朝。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語出唐史學(xué)家劉知幾《史通》“邑里”篇。該文原僅指西晉末天下亂,中原士族相隨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權(quán)南遷。

  后衣冠南渡逐漸演化為熟典,代指縉紳﹑士大夫等避亂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華~夏~歷史上有三次因動-亂而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人口南遷現(xiàn)象,分別是:

  第一次:西晉末晉元帝司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

  第二次:唐“安史之亂”后,中原士庶避亂南徙;定都江寧府(南-京),建立南唐;

  第三次: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臨安(今杭-州)為行都,建立南宋。

  其中,史學(xué)界亦有只認(rèn)可西晉末與北宋末這兩次為“衣冠南渡”(也有歷史學(xué)者三者皆稱),但在文學(xué)應(yīng)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由于南方天候潮濕河道縱橫,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zhàn),金主帥完顏兀術(shù)決定撤兵北上。

  在北撤到鎮(zhèn)江時,被宋將韓世忠斷掉后路,結(jié)果被逼入黃天蕩。

  宋軍以八千人之兵力圍困金兵十萬,雙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軍用火攻才打開缺口,得以撤退,金軍又在建康被岳飛打敗,從此再不敢渡江。

  ——未完待續(xù)——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