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九年三月初六日,父親遷為松陽縣縣令一職。原本調(diào)令在二月份就該下的,只是一月份是萬壽節(jié),太后娘娘的生辰。終是舉國歡慶,到底中書臺慌亂,一是發(fā)大赦天下的旨意,只吩咐至各個州省貼告示,下恩旨。二是為后宮諸位貴人進(jìn)位封賞。隨后又是各國之間的朝圣等事。
直到三月份才將歇,才有空閑著手上年的官員考核結(jié)果,以及職位的遷轉(zhuǎn)調(diào)補(bǔ)等事。又待朱批后,才發(fā)出。
到底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父親回調(diào)的準(zhǔn)信,傳回家中時,眾人無不歡欣。雖不如,在州府里任職體面些,到底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此后算是步入正途了。
蕭姨娘還是顧忌著,我之前的夢境,并未大操大辦。只是辦了場,簡簡單單的家宴,便罷了。
三月十六日,這天早起,一時梳洗漱口罷了,穿戴好,只挽了個家常發(fā)髻,簪一朵絨花,斜插一玉簪子,只把鬢邊的散發(fā)梳理在一旁。
我只讓茜云磨了墨,自己又找了只好用的筆,輕輕的潤濕了,鋪開紙張,一字一字的寫著。
轉(zhuǎn)眼間,已是三月中旬了,所有的事該早早的辦了。雖然桃汛已過,松陰溪水流變化不大,但是河水最主要的汛期是在夏季,若不做防范,難免不受殃及池魚之禍。
更不要說,那河道的疏通和堤壩的補(bǔ)建,都非一日就可做成的,進(jìn)入了夏季,便是最主要的伏汛了,怎能讓我不著急。
父親已經(jīng)上任松陽縣縣令,已是半月有余,諸事均已熟稔,再也沒有拖下去的理由。
黃河之禍,自秦王朝大興修建阿房宮起,決堤不下千數(shù)次。單是今朝從圣祖到高祖便決堤不下十?dāng)?shù)次,既有大災(zāi),又有小禍,次次都驚險萬分,傷及民眾不可計數(shù),房舍良田也是不可盡數(shù)。
上一世,我為游魂,終日飄在紫奧城中,偶曾看過一卷治水冊,那是下一朝在幾十年治水之中得出的經(jīng)驗(yàn)所匯集的一冊治水篇。
從河道走向疏離到筑堤壩束水,加速水流之中泥沙的下泄速度。使泥沙不但不沉積,而且可沖刷河底,溝通河道,后期也提了一些時遇問題。比如河流豐水期與枯水期,堤壩若做的寬,枯水期起不到束水的作用,做的窄,洪水期時不利于水流的泄洪,動輒決堤,又該如何做的方法。
我提筆寫道“黃河害在下游,病在中游,根在泥沙·····”
“前朝治水諸臣,推潘季馴為最,蓋借黃以濟(jì)運(yùn),又借淮以刷黃,固非束水攻沙不可也。方興,之錯皆守其法,而輔龍以是底績。輔八疏以濬下流為第一,節(jié)費(fèi)不得已,議減水。成龍主治???,及躬其任,仍不廢減水策,大通口功成,入海通始暢·····”
重新沾墨寫著“夫水之為性也,專則急,分則緩。而河之為勢也,急則通,緩則淤。若能順其勢之所趨,而堤以束之,河安得敗。欲河不為暴,莫若令河專而深,欲河不為深,莫若束水而急驟,使由地中,舍堤無別策······”
潘季馴,是最先提出雙重堤壩的。以及黃河水通濟(jì)等事,只不過因著前朝老祖宗的墳陵到底放棄了。縷堤修建河濱修筑的束水堤,遙堤修建在縷堤之外的二三里修筑的堤防,目的是在河水漫灘或者沖毀縷堤后阻止洪水不再泛濫成災(zāi)。
枯水期,相鄰而建幾座水澤一起調(diào)度,先慢慢蓄水,再一同放水,人為的制造河流的洪峰,然后把沉積在河底的泥沙沖走。河流水流急時,含沙就越大,非但不會淤積,反而沖刷力度要強(qiáng)一些。就像一張砂紙在打磨河床一樣。希望以此計能逆轉(zhuǎn)黃河自古以來的“地上河”發(fā)展。又說在干堤上做淤背,就是在大堤背面用沙包做圍堰,引渾水進(jìn)入,使泥沙沉積,再開了口引清水出來,直到與堤面差不多高,再種上些好生長的樹木,矮叢,如此一來干堤可穩(wěn),泥沙也會大減。
如此一來,加固了大堤,疏浚了河道,然后利用了在旁的水澤來調(diào)度洪峰,減少沙量,中游種植樹木,修建淤地壩田·····
我寫完,只覺得的手腕酸痛不已,把紙張依次鋪開,等待墨干。只讓茜云打來了水,洗凈了手上沾染的墨汁污跡,兀自站在窗前眺望。
此時正值三月間的季節(jié)里,墻角邊生著幾叢連翹花,生的極為旺盛的樣子,一叢一叢的花朵兒,怒放著,好像一時間要把所有的生命釋放出來似的。
茜云捧了熱水來,只斟在杯盞里,端來遞給我眼前“小姐可是寫字寫累了,快嘗嘗這新配的茉莉香片,現(xiàn)下在這兒花兒開的時候吃,最是應(yīng)景不過的?!?p> 我笑笑,點(diǎn)頭接過杯盞,一打開蓋子,極濃郁沁香的茉莉香氣撲面而來。
“這茶香則香,但是又香的太過了,難免稍顯艷俗?!蔽页粤丝诓瑁瑢缭普f。
她看我“這怎么說的,向來都是嫌茶不夠香的,您卻倒嫌棄茶太香了。”
我笑笑“世間最難的,無外是清新脫俗罷了,人如此,茶也是。”
“我不知小姐的雅趣,那么香的茶,反倒不喜歡,我只知道聞著香,吃起來也可口便是最好了。”她邊把用過的筆,硯一一洗凈了,邊對著我說。
我不與她爭,只是笑笑。
“小姐,今個兒怎么寫了那些字,光看著,就讓人覺得頭暈?,F(xiàn)在是不是餓了,要不要奴婢給您端點(diǎn)桃花姬來吃,今個兒,廚房里的媽媽們新做了果子,很是新鮮可口呢。”她笑盈盈看著我。
“還來問我,定是你想吃果子吧,還要假托我餓了說事?!蔽页灾?,打趣她。
“小姐不想吃便也罷了,還要來打趣奴婢嘴饞?!敝恍幸欢Y下去了。
我又吃了一盞茶,待案上的筆墨干了,方才一張一張收起來。
今日父親休沐在家,我只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袖裙擺,向書房走去。
我去時,父親正在讀一卷游記,看的極有趣味。我不忍打擾他,只等待一時二刻,他拿起茶盞,想要吃茶時發(fā)現(xiàn)杯盞已空,頗有些破壞興頭,略略皺一下眉頭,想要喚人添茶,又恐一時吩咐交談,破壞了興頭,只隱下,不去喚人。我知他想要吃茶,又未免嫌棄其繁瑣,只起身過去給他斟了一盞茶。他也不抬頭,只胡亂吃了,眉頭漸漸舒展。
薄暮時分,父親方才將那一卷游記看完。正想松快一下脖頸時,看見我正坐于堂前的椅子上,也捧著一本書細(xì)細(xì)看著。
“你什么時候來的,我竟不知。”他疑惑。
我只起身行了一禮,笑著說“我來了有一時二刻了,只是看父親看時正在興頭上,不欲打擾,才在這兒等著父親的?!?p> 他略坐正,點(diǎn)點(diǎn)頭“可是有什么要緊的事。”
“原也不是什么要緊的事情,只是還是年前的事情。雖則父親常說鬼神要敬而遠(yuǎn)之,但是我還是有些不安?!?p> 我看一眼父親,他也看著我,認(rèn)真的聽我說。
“我們這兒,雖然不鄰著那河那江的。只是到底是有一兩條溪流的,桃汛自是大安,一則是我們這里少山脈,少冰雪自是不成災(zāi)的。只是入了三伏天,可是進(jìn)入伏汛了,我們這兒,向來雨水就是多的。就算沒有什么大雨成災(zāi)的,父親也該好好疏通一下河道才好。一則,到底是父親剛?cè)温氉詈玫谋闶乔髠€平安才好,二則呢,我不怕父親生氣,到底是年月不好?!?p> 我說完,福下身子,靜等著父親發(fā)作。
父親看著我思量一會,捧起茶盞,吃了口茶。
“雖則說鬼神之事不可信,但也是為了百姓的事,每年也是要修繕河道的,現(xiàn)在到底是有些早的,朝中都還未曾出修繕大河堤壩的旨意,那些河督大人們,向來是最謹(jǐn)慎的,看來應(yīng)該無礙的。我們這里的河不過是再小不過的支流,實(shí)在不必勞師動眾的。”父親只做無意道,說完又要翻書。
我走進(jìn)案前,笑笑“就是這番,我才說是最好的時機(jī)呢。”
“什么時機(jī)?”他抬頭看著我,看不出喜怒的樣子。
我也不在意,只拿著熱水給父親重新斟了一杯茶?!肮芎拥赖暮佣酱笕藗?,便是最妥當(dāng)不過的。只是父親不知可看了邸報不曾。”
“邸報?近期也未曾發(fā)生什么大事,不過,都是些極平常不過的事情罷了?!彼p輕用茶蓋撥了一下茶沫。
“邸報最平常,便是最不平常的了。上月,萬壽節(jié)攝政王獻(xiàn)了什么珍寶,太后娘娘很是欣喜,還特特賜了江寧有名的綢緞。”
“現(xiàn)下,監(jiān)管修理河道的事也在攝政王身上,這位爺素來脾氣大,行伍里混慣了的,難免會有疏忽……”
我聲音小了一些說道“若是稍有疏忽,父親想這些做錯事兒的是誰啊?!?p> “這差事做得好便全是攝政王的功勞,做不好便是諸位河工大臣,乃至重災(zāi)區(qū)的父母官,可若是上邊拿捏住了錢袋子,憑他什么好的法子,修繕河道等事,沒有銀子也怕是作廢。也不用他使什么法子,只說國庫不豐,他也無法子?!备赣H重重放了茶盞。
又嘆一口氣“今年,河道之事怕是險之又險?!?p> “父親明鑒啊,現(xiàn)下,春忙已過,農(nóng)人已閑,父親何不召集一群人,疏通河道,加固堤壩,以工換糧也好。再請些石匠在河岸側(cè)立些石碑,把那些修建之人,立碑流傳,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我只笑說。
父親點(diǎn)點(diǎn)頭“原不至此的,如今分析朝中形式,這樣也好?!?p> 我從袖口里拿出早間寫著的治水冊,只遞給父親說“父親,這是之前,女兒從一本失傳的書籍上看到一篇治水策,女兒雖不敏,但總覺這是有益之事,特地謄抄來給父親看看,是否得用?!?p> 父親接過去,細(xì)細(xì)看了,看完臉上似有喜色說“這是從哪里謄抄的,很是妥當(dāng),要是治理我們的這些小河小流,終也是無用的,倒不如把這策呈遞朝堂,才堪大用,拯救萬民于水火?!?p> 我略點(diǎn)點(diǎn)頭“這個治水策,是我從一本前朝的雜書上看來的,只是當(dāng)時好奇便認(rèn)真的看了。這一時要問我從哪里謄抄的,我竟是混忘了。這不過,現(xiàn)下想起來卻覺得很實(shí)用。所以,才寫下給父親一看,是不是可用。”
他一雙深邃的眸子審視著我。
我只作常態(tài),微笑得接著說道“雖說,只有呈遞給朝廷,才堪大用。但是,先今朝中說句冒犯的話,陛下年老,太子不善這些雜務(wù),又兼各方勢力盤踞,若呈遞給其他爺,又難免有黨羽之嫌。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fù)啊?!?p> 我看他沉思,也不急著再說,兀自斟了杯雨花茶吃了一盞。
又拿著熱水給父親斟了一盞,放在爐子,上重又添了水燒著。
“這是其一,其二呢,這到底是古書上寫的,父親不大善治水防御之事,這策或有不足,若被有心人一說,難免好心做壞事。”我邊說邊把茶盞遞給父親。
“這也便罷了,但是,我看著策頗成體統(tǒng),這也是造福萬民的事情,小心謹(jǐn)慎是對的,也沒有把這些好的計策的折子捂著得,未免可惜。”他只吃了一口茶,嘆一口氣。
我看他已上道,只微笑著“父親既然有這心,也不是沒有別的法子?!?p> “什么法子?”他捋著胡須。
“聽說攝政王素和皇上已成劍拔弩張之勢,雖然如今攝政王如日中天,身上也兼著河務(wù)之事,若是讓皇上知道父親寫了這策,皇上可是心里未免埋怨,怎的他治水務(wù)時父親不獻(xiàn)策,偏偏攝政王管理,父親就有良策了?;噬显賱萑?,這江山也是天子的?!?p> 父親點(diǎn)點(diǎn)頭“那么陛下,和攝政王兩頭便都不能了?!?p> “父親可是忘了一個人?!?p> “誰?”
“父親難道忘了,去歲治河工時清河王從旁協(xié)助,他素來不參與黨羽之爭,卻很能干實(shí)事,他也料理過河務(wù),這策能不能管用,他或許知道。父親只管呈遞,也不必居功,只以謙卑口氣,討教態(tài)度去呈遞便可。”
我頓一頓又說“至于事成不成,都好。”心里卻想,先下最好不成便是最好的結(jié)果。如果直接呈遞給皇帝陛下,這本來是極好的策,難免會成為炙手可熱的人,不保不陷入權(quán)利的漩渦之中。
清河王玄清雖不管俗事,確是玄凌那里少有親近的人。倒不如在那里立一個好學(xué)水務(wù),出好策的臣子,當(dāng)下這種局勢下,玄凌應(yīng)該不會冒險出頭,做得罪攝政王的事,更不可能把這策交給攝政王,用一些人的死亡換取江山安穩(wěn)。
父親放下茶盞“這也算是折中的法子了?!?p> 父親當(dāng)下鋪紙,我只在一旁研了一硯臺墨,方才行禮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