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王玄策

第九十六章 出使天竺(印度)

大唐王玄策 愛跑 3926 2022-07-27 15:06:39

  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鄭國公、太子太師魏征去世,皇帝為懷念當(dāng)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命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內(nèi)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題字,時常前往懷舊。凌煙閣中魏征名列第四位,但李道宗依然榜上無名,甚是可惜。

  蘇定方被兵部調(diào)回長安,不再輔佐西域之事,似乎皇帝要在別處用兵。

  王玄策不久后也接到任命,將作為副使,跟隨朝散大夫、衛(wèi)尉寺丞、上護(hù)軍李義表護(hù)送婆羅門國使節(jié)回國。(婆羅門,是印度種姓制度中最高的種姓,一般就是神職人員,相當(dāng)于牧師。印度不是統(tǒng)一的國家,由幾十上百個小國組成,都實行種姓制度,他們都有婆羅門階層,所以一般印度國家,大唐官方統(tǒng)稱為婆羅門國。)

  衛(wèi)尉寺就是負(fù)責(zé)儀衛(wèi)兵械、甲胄、及相關(guān)政令的部門,是九寺之一,也是比較清閑的部門,這里的官員官職很高,但在大家眼里就是個閑職。

  李義表已然近五十歲,在唐朝時絕對算是高齡官員,做為皇族一員他在官場混跡二十多年,本以為就此養(yǎng)老退休了,此時領(lǐng)了這么個差使,不免心中擔(dān)心憂慮。

  先行回到長安的蘇定方聽說了這事兒,立即想起志靜師太的話,連忙找長孫無忌商量讓王玄策跟著去天竺(印度)。

  長孫無忌聽了蘇定方的請求,詫異問道:“這是個苦差,爭這個做什么?”

  蘇定方道:“我知道這在別人眼里是個苦差使,在玄策眼里不是啊!相公就讓玄策當(dāng)個副使如何?再說了你看那李義表,文弱成那個樣子,沒有一個武功高強之人保護(hù)如何能活著回來?他哪知高原上狼群厲害?哪知那番邦之野蠻?”

  長孫無忌點點頭答應(yīng)了,第二天下令王玄策為副使護(hù)送婆羅門國使節(jié),并跟隨李義表出使天竺。

  王玄策接到命令后,隨即辭別了安西都護(hù)郭孝恪返回吐谷渾。先到伏俟城拜見河源郡王慕容諾葛缽夫婦,然后到河源城贊普林卡等待使團的到來。此時的贊普林卡已經(jīng)非常有名,很多人都希望能來看看林卡,可惜林卡并不對外開放。即便這樣,在林卡外依然有人來拜,香火不斷,在當(dāng)?shù)厝诵拍钪?,贊普和文成公主待過的地方就是神存在的地方,可以想見文成公主在青藏高原是什么地位。

  一想到就要去婆羅門國(天竺),那么肯定會經(jīng)過泥婆羅(尼泊爾),就能去見圓慧師傅了,王玄策心里是多么高興??!早就迫不及待地等著這一天,在焦急的等待中,終于李義表帶隊到了。

  在贊普林卡,王玄策此時代表慕容郡王迎接招待李義表一行,畢竟王玄策是郡王的師傅,而且在這里輔佐兩代可汗多年,吐谷渾就像王玄策的主場一樣。

  這一路上走來,把李義表累得夠嗆,一路上全是戈壁,盡管是春天,綠色與中土比起來也是很少的,到了林卡,就覺得到了天堂一般,李義表不禁對王玄策感嘆道:“這里真好啊,總算是能停下來喘口氣了!”

  王玄策一邊招呼大家進(jìn)林卡,一邊向李義表介紹林卡的歷史,李義表邊看邊點頭,贊嘆林卡的風(fēng)景。

  “大夫在此要好好休息些日子,往吐蕃去是越走越高。停下來休息一陣子,適應(yīng)一下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一路上去,人會越來越暈,沒有上過高原的人會頭痛,哪怕是得個傷寒都是要命的病,所以要在此適應(yīng)一下才行啊。”王玄策道。

  李義表道:“還好有你引路,要是只有我自己那才真是愁殺了!”

  王玄策先為一行人準(zhǔn)備了洗浴,一個多月沒有好好洗澡的眾人總算是好好享受一下。然后王玄策在林卡中為大家準(zhǔn)備了豐盛的晚宴歡迎大家的到來。

  晚宴上,王玄策試著用梵語與婆羅門國使者交談,使者驚喜地用梵語說:“王長史懂梵文?真是想不到?。∥业拿纸新闋栢讼?,很高興認(rèn)識你!”

  可惜王玄策基本沒聽懂,只聽得他的名字是“馬兒還笑”,心說這名字是怪了點兒,好在容易記。

  王玄策有過學(xué)習(xí)突厥語的經(jīng)驗,知道學(xué)習(xí)語言最重要的是練習(xí),要不停地聽、說才有可能提高,自己學(xué)了十多年梵語,這是第一次開口說,聽不懂完全正常,也不以為意,繼續(xù)與麻爾嗨希聊起天來。

  就這樣王玄策連說帶比劃地聊,旁邊的譯者溫圖和尚笑個不停:“沒想到王長史梵文說得真是不錯啊!難怪辯機師弟提起王長史也是夸了又夸!”

  “哦?你知道辯機和尚?你也是會昌寺的?”王玄策問。

  “是?。∥覀儠戮阼笪?,大多譯者其實都是我們寺來兼職?!睖貓D答道。

  王玄策對他豎了大姆指,然后和麻爾嗨希繼續(xù)自己的梵語學(xué)習(xí),問了半天才明白這次要去的是羯若鞠阇國(就是曲女城,戒日帝國的首都,又稱達(dá)摩伽陀國、卡瑙季),是在天竺中部的一個大國,國王叫做戒日王,是中天竺的霸主,這些年他幾乎統(tǒng)一了天竺(印度)的中部和北部地區(qū)。

  麻爾嗨希告訴王玄策,其實梵語在印度懂得的人很少很少,梵語更像是書面語言,而且文字比較匱乏,經(jīng)常無法準(zhǔn)確表達(dá)出意思(梵文在宋金時期才真正成為體系的語言),印度人識字的人不多,所以會梵語的人就更少了,比梵語更加普及的語言是印地語,但天竺(印度)沒有統(tǒng)一的語言,只是說印地語的人相對多一些。

  王玄策聽到這個消息真是心涼個半截,自己花了這么些年工夫,學(xué)的全是沒有用的東西?自己可不打算翻譯梵文著作,只想著學(xué)點梵語能在天竺與人交流(沒準(zhǔn)能參透長生的道理),看來連這都不行了?

  麻爾嗨希聽了王玄策的話笑了:“梵語就象你們書寫的語言,印地語就象你們平時說話的語言,你會了梵文,當(dāng)然學(xué)印地語就容易了?。 ?p>  王玄策這才好受了一點兒:“那么這些天,你要教教我印地語,好嗎麻爾嗨希?”

  麻爾嗨希當(dāng)然是答應(yīng)了,兩人都是外交官,很快成了好朋友。

  后面還有讓王玄策更加崩潰的:在婆羅多(印度的正式名稱),信奉佛教的人并不多,新婆羅門教才是主流。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戒日王推崇佛教,正在中天竺推行佛教。這樣王玄策心情才好了一些:如果天竺人都不信佛教,那玄奘師兄去那里有什么意義?還能取回什么真經(jīng)?

  王玄策又問麻爾嗨希:“我有一個師兄,十七年前去天竺學(xué)佛取經(jīng),名字叫做玄奘,你聽說過嗎?”

  麻爾嗨希搖搖頭:“有很多外國人到那爛陀學(xué)佛,我聽說也有大唐來的,但是不是你的師兄,我也不知道?!?p>  “那爛陀?在哪里?我們可以去看看嗎?”王玄策問。

  麻爾嗨希道:“過了泥婆羅(尼泊爾)再走十幾天就到了,我們要經(jīng)過那里?。 ?p>  王玄策連忙對李義表道:“大夫,既然我們經(jīng)過那爛陀,能不能停幾天,訪問一下那里?”

  李義表聽他們說話,聽得云里霧里,好在有溫圖和尚在一旁解釋才明白一些,現(xiàn)在聽王玄策想去看看那爛陀,于是答道:“可以去看看,我聽說這那爛陀有個寺院,就叫那爛陀寺,有上萬和尚,都由皇家供養(yǎng),就像個學(xué)校一樣,可是真的?”

  麻爾嗨希道:“對啊!所有的費用都是戒日王來出,得道的高僧都在那里,值得一去??!”

  王玄策心想,如果最高水平的高僧都在那爛陀,或許玄奘去過那里也未可知,十七年過去,還不知現(xiàn)在他已怎樣了?想起玄奘,王玄策的心中真是有點兒憂慮。

  ……

  十天后使團啟程前往下一站玉樹,這里又是王玄策的主場,當(dāng)?shù)毓賳T熱烈歡迎使團的到來,并帶領(lǐng)大家參觀了即將竣工的公主廟,公主廟規(guī)模很大,基本上主體都已完工,就剩下植樹、花草以及水池這些外圍景觀的建設(shè),藏族人手巧,塑的文成公主像惟妙惟肖,霎是好看。

  李義表是公主族叔,在公主廟看了又看,對塑像水平之高是贊不絕口,表示非常滿意。當(dāng)?shù)毓賳T得到如此夸獎也很高興。

  休息幾天后,使團啟程前往邏些城,吐蕃大丞相噶爾東贊親自前來迎接。

  李義表在長安時就認(rèn)得噶爾東贊,兩人再次見面難免客套幾句,此時噶爾東贊已不是一個大使,已經(jīng)貴為吐蕃大丞相,兩人說起在長安時的舊事,感慨時間如棱,世事變幻。李義表特別提到非常感謝噶爾東贊代表吐蕃給予高規(guī)格的接待。

  而王玄策早已向李義表請了假,跑去大昭寺看師傅去了,王玄策和噶爾東贊交待了一下,一定要款待好自己的上司,公主的族叔。而且王玄策對噶爾東贊說:贊普、公主的接見自己就不再參加了。

  噶爾東贊叫都叫不住他,為了師傅公事不辦了?沒法子誰叫王玄策是自己師弟呢,只好和李義表表示:這個師弟不怎么聽自己的,還請李義表原諒?。?p>  王玄策興奮地跑到大昭寺和師傅聊到半夜才睡,第二天一早就被噶爾東贊揪起來,只好辭別了師傅去宮里見贊普和公主,正事兒還沒辦呢,一個使團副使怎么可能不去見駕?

  見駕后還要陪李義表一行參觀大昭寺、參觀正在修建的布達(dá)拉宮和小昭寺,這一通折騰下來,李義表累得夠嗆,差點病倒,這可把王玄策嚇壞了,趕緊找噶爾東贊配了治高原反應(yīng)的藥,然后煎了給李義表喝,讓李義表在邏些城住了半個月才繼續(xù)向前趕路。

  王玄策辭別了圓覺和噶爾東贊,隨使團一起向泥婆羅(尼泊爾)而去。

  尼婆羅國在喜馬拉雅山南面的山谷中,大部分地區(qū)海拔只有二千米,一年有兩個季節(jié),旱季和雨季,或者說冬季和夏季,貞觀年間泥婆羅是李查維王朝時期,李查維王朝是印度北方人入侵尼婆羅而建立起來的。

  據(jù)說最早來泥婆羅的人,都是阿難陀的眷屬。(阿難陀,也叫阿難,印度王舍城人,佛陀釋迦牟尼的堂弟,也是佛陀的侍者。是佛陀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一位,被稱為多聞第一。他在佛陀涅盤后證阿羅漢果,曾經(jīng)參與“第一次集結(jié)”。“第一次集結(jié)”是佛教大事件,正是這一次集結(jié)確立了佛經(jīng)等佛教信奉的宗旨。據(jù)說他繼承摩訶迦葉之后,成為僧團的領(lǐng)導(dǎo)者)

  后來室羅筏城的商人運貨物到泥婆羅,這些泥婆羅的佛教信徒見商人到來,問他們:“我們今遭受這樣的困苦,阿難陀圣者什么時候來此看我們?”

  這些商人記住此事,交易結(jié)束后返還室羅筏城,向阿難陀圣者報告說他的眷屬在泥婆羅說過這些話。

  圣者阿難陀聽到商人的話,情懷愴然,就趕往泥婆羅國。

  泥婆羅國極寒,下大雪,阿難陀手腳被凍得劈裂,沒辦法就返回了室羅筏城。

  諸佛見了他便問:“阿難陀!你先前手腳柔軟,猶如于舌,因何如這樣子劈裂?”阿難答言:“那泥婆羅國,地近雪山。由風(fēng)雪故,令我腳手如是。”

  又有佛問:“你的眷屬,在那里如何存活?”阿難回答道:“他們穿著鞋?。 ?p>  又有佛問:“你何故不穿鞋?”阿難回答說:“佛陀沒有允許我穿。”

  隨后諸佛把這個事告訴佛陀,佛陀說:“有寒雪的地方當(dāng)然應(yīng)該穿鞋!”(在洛陽龍門奉先寺,站在盧舍那大佛旁邊笑咪咪的就是阿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