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王玄策

第三十二章 施政

大唐王玄策 愛跑 2279 2022-05-21 12:44:07

  審完案,王玄策就給余太守寫報告,當然不是寫這個案子。是申請兩件事,一是要把無主土地分給農(nóng)民,稅收多少按田地的肥沃程度來收,越是好田自然收得越多,比如水田就比山上梯田定的標準要高,如水田定三石(大約三百多斤),梯田只定二石,如此類推,如果出一個人剿匪那么三年內免稅、免交公糧,如果剿匪有功,按功高低獎賞土地;二是要在原寺院舊址上建一個新的寺院,命名法華寺,尊儒釋道三教,并在寺內教授儒家經(jīng)典,造福當?shù)孛癖姟?p>  很快王玄策收到余太守公函,第一條同意;第二條要王玄策三思,太守不同意也不反對,官府也不會出錢建佛寺。

  收到公函王玄策很高興,至少工作可以進行下去。

  于是王玄策準備發(fā)通告,關于征稅、征兵的問題。寫好了初稿,便和蘇定方、魏縣丞、劉主薄幾個主要的縣官一起商量。

  魏縣丞看了草稿,有些憂慮:“這樣浮動征稅,會不會激起民變?”

  王玄策道:“我們只按收成來收,他收的多就交得多,收的少就交得少,我們要嚴控畝產(chǎn)的估算,不會弄到民不聊生的地步?!?p>  劉主薄道:“我看明府的意思,還是重在征兵。如果按照這個通告,出一個人免三年錢糧,還能有吃有喝,別說五十人,就是五百人也招來了。只是那時就沒有了土匪,這些人去打誰去?”

  蘇定方笑道:“劉主薄認定了土匪就是來自當?shù)氐霓r(nóng)民嘍?”

  劉主薄道:“不是他們又是誰?山里面或許是有一些慣匪,但大多數(shù)土匪都是這些農(nóng)民?!?p>  王玄策道:“來投的人越多越好,來的越多,越知道我們治匪的決心。劉主薄,我一直有個疑問,你對這里的土著可有了解?”

  劉主薄道:“略有了解。我們黃水縣與其它縣不同,鄰縣融水大都是苗人,臨縣大多是烏武人(壯族),安修大多是勉人(瑤族)。我們這里有一大半是漢人,主要在縣城還有城填居住,另外一小半是土著,主要是烏武人(壯族)、勉人(瑤族),還有一些苗人生活在山里。這些蠻人非常野蠻,打架不要命,相當兇悍。有自已的語言,沒有文字。”

 ?。▔熏巸蓚€民族的確非常彪悍,明朝張經(jīng)抗倭的狼兵就是來自這兩個民族,民國時期桂軍抗日之所以強悍就是擁有大量的廣西狼兵,狼兵作戰(zhàn)英勇,忠心耿耿,可謂國之脊梁。)

  王玄策又問道:“這里漢人的話都難以聽懂,那土著的語言……”

  劉主薄笑道:“自然是聽不懂,不過我經(jīng)常和他們打交道,還是能聽懂一些。明府剛到,尚不知我們縣衙就有很多土著,但是他們現(xiàn)在去山里收‘雀絲’稅,沒在縣衙。過幾天就該回來了?!?p>  王玄策問:“何謂‘雀絲’稅?”

  劉主薄道:“就是孔雀毛做成絲線,大多是宮里要的?!?p>  王玄策沉吟不語,一會兒又問:“我知道以前有羈縻制度,在這里可有實行?”

  魏縣丞道:“古時的羈縻制便是如今的土官制,在其它州縣比較多,那里設有王、候等等,在下面設有邑長。土著在那里實行自治,基本上不向朝廷納稅。但我黃水縣不同,我們縣以漢人為主,少數(shù)村鎮(zhèn)設有邑長,并無王侯,也不自治?!?p>  王玄策問:“如果其他縣土著不用交稅,而我們縣要交稅,他們豈不是很不滿?”

  魏縣丞道:“可不是嗎?還要收雀絲稅,這里的土著恨死官府,可是宮里要的,我們敢不收?”

  蘇定方問:“余太守說我來便是剿匪,但是匪在哪里?我這兩天一直在想匪從何剿起?問了很多人,只知有傳說在北面深山里有一座山寨名喚劉家寨,那里便是土匪的老巢,但是沒有人去過,也沒有人知道那里到底在哪兒,有多少土匪都不知道,只知道他們會不定期下山搶東西殺人,到了稻米該成熟的時候,就是他們該下山搶錢糧的時候?!?p>  聽這話的時候劉主薄眼神就有些許的變化,蘇定方看在眼里,沒有聲張,繼續(xù)問道:“稻米成熟還有多久?”

  魏縣丞道:“只剩一個月的時間?!?p>  蘇定方道:“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p>  王玄策也嘆道:“這山道如此難行,我們出產(chǎn)這么多稻谷好運出去嗎?山里這么多山貨,運不出去換不成銀兩又有何用?修路才是當務之急,是造福子孫的大事?!?p>  劉主薄道:“明府所說極是。今年是豐收年,估計會收上來很多糧食,我們將一部分上交國庫,用剩下的口糧,我們可以征三千民夫來開山鋪路。今年修一部分,明年再修一部分,三年就能把路修到融州府去,這才是千秋大業(yè)的大事??!”

  王玄策點頭稱是,又想起了征來的兵要有個名字,于是問蘇定方:“定方,你覺得征這五十兵應該叫什么名字?叫蘇家軍如何?”

  蘇定方當他是在開玩笑:“應當叫王家軍,怎可叫蘇家軍?我看就叫做黃水縣烏勉漢團最好?!?p>  王玄策聽出來里面的玄機:“哦?看來這支隊伍你打算多招土著?”

  蘇定方道:“有此意而已,便暫定這個名字?!?p>  王玄策當然同意,名字就暫時這么定了。

  最讓王玄策發(fā)愁的是他心中的法華寺,于是就說道:“我此次來時,我的師兄玄奘法師送我了一本法華經(jīng),我打算在黃水縣建一座法華寺,尊儒釋道三教,你們覺得此事可行否?”

  魏縣丞疑道:“余刺史可同意?”

  王玄策搖搖頭:“不同意也不反對,我們自已得籌錢?!?p>  劉主薄道:“錢不是問題,縣里的鄉(xiāng)紳早就想重修寺院,只是林縣令不同意,現(xiàn)在到處都在拆寺院,誰敢建寺院?”

  王玄策道:“我們建的寺院和其它不同,我們的寺院尊三教,也可以暫時不請和尚道士,只是在寺中教授儒家經(jīng)典,先把寺院建起來再說,你們覺得這樣可以嗎?”

  魏縣丞和劉主薄都知道這是好事啊,有大個兒頂著天,自已怕什么?于是二人都表示是個好主意,錢的事他們可以去籌,無需王玄策擔心。王玄策一時間有點兒不敢相信,就這么簡單?要是這個事能推進下去,就能推進自已開啟民智的計劃,對此他感到非常高興。

  這時蘇定方邀請大家一起看看他剛搞到的地圖,他準備在縣衙建個沙盤,把全縣山川河流村寨都標出來,王玄策精通此道,當然是第一個支持,魏縣丞和劉師爺沒見過沙盤,覺得這個主意很新奇,很想看看就怎么弄的,于是幾個人開始商量一件件事的計劃,如何實施等細節(ji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