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中,雍正端坐在皇位之上對著隆科多說道:“舅舅,現(xiàn)在京中情況如何”?隆科多彎身答道:“稟皇上,目前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已經(jīng)囚禁在宗人府,十三阿哥已經(jīng)順利接管豐臺大營和御林軍,京中逆黨已經(jīng)全部緝拿歸案”。好!雍正說道。
戴鐸出列,皇上,雖然目前京城內(nèi)部形勢已經(jīng)安穩(wěn),但是京城外部尚有魏東亭的二十萬大軍集結(jié),據(jù)報魏東亭離京城還有3日的距離。此外十四阿哥的三十萬西征大軍不日亦將回師。
雍正問道:“戴鐸,你意下如何”?皇上,目前禮部已將大行皇帝遺詔昭告天下,皇上明旨一道讓魏東亭撤軍,皇上占據(jù)大義,魏東亭應(yīng)該不敢不聽,等他撤回南京后,我們再對他的兵權(quán)徐緩圖之。
皇上,現(xiàn)在鄂爾泰大人的兵馬已經(jīng)到了京畿附近,就駐扎在玉泉山,如果再加上臣的兵馬,還有十三阿哥新收復(fù)的豐臺大營和御林軍以及十七阿哥的西山銳健營,我們現(xiàn)在有大軍五十萬,如果再加上十六阿哥的綠營兵馬三十萬,我們共有八十萬大軍,足可以吞掉魏東亭的兵馬,以絕后患。
皇上,不可!戴鐸和鄔思道齊聲喊到。雍正疑惑的問道,二位先生為何?
戴鐸首先答道,皇上雖然我們目前清洗了京中逆黨,并順利接管了御林軍和豐臺大營,但是大戰(zhàn)過后將士們需要繼續(xù)修整。畢竟兵戈一起,人心惶惶,京中形勢尚不穩(wěn)固,并且宗室親貴和后宮之中對皇上繼承大統(tǒng)之事尚存異議,此時不宜再節(jié)外生枝,臣認(rèn)為隆大人此言部分有理,臣建議皇上先下旨安撫魏東亭,并嘉賞他忠心耿耿,進(jìn)京勤王,然后由隆大人率兵,高舉戰(zhàn)刀在后,這樣一明一暗,逼他撤兵回南京,我們先穩(wěn)固京畿附近的局勢,至于魏東亭皇上占據(jù)大義,可以明升暗降,徐緩圖之。
鄔思道緊接說到,另外皇上,眼下我們雖然有八十萬大軍,但是我們其實并不占優(yōu)勢,目前十四阿哥他們的兵馬比我們多的多!
鄔先生,十四阿哥西征大軍三十萬,加上魏東亭的兵馬二十萬,他才有五十萬兵馬,十四阿哥的兵馬,怎么會比我們多?隆科多問道。
隆大人,這是明面上的兵馬,暗地里十四阿哥至少還有五十萬兵馬?鄔思道答道!
鄔先生,十四弟他哪里來的這么多兵馬,高無庸你粘桿處是干什么吃的?高無庸嚇的跪下說到:“皇上,奴才實在不知啊!”鄔思道慢慢的說到:“皇上,你不要怪高統(tǒng)領(lǐng)!這兵馬是明面上的,只是大家沒有注意罷了!”噢,那請鄔先生為朕和大家解惑!雍正說到。
皇上,諸位大人剛才大家只是看到了十四阿哥的西征大軍和魏東亭的兵馬,但是大家忽視了大清最重要的一股力量,那就是八旗。八旗軍驍勇善戰(zhàn),如今皇上繼承大統(tǒng),按我大清世祖皇帝慣例,天子為上三旗的旗主,以鞏固皇權(quán),然至今為止兩黃旗和正白旗尚無動靜,皇上平亂時他們按兵不動,八阿哥他們在八旗中支持者不在少數(shù),如果皇上操之過急,會將他們推向十四阿哥和德妃娘娘那邊,八旗加在一起總共有兵馬120萬啊!所以我們目前對魏東亭還是以懷柔為主。
皇上,隆大人,鄔先生所言極是,八旗乃大清立國之本,臣建議我們對魏東亭以懷柔為主,先利用京畿的兵權(quán),讓十三阿哥和隆大人還有十七阿哥,重兵壓進(jìn),整編上三旗,只要將上三旗掌握在我們的手中,加上鑲藍(lán)旗,八旗之中我們就有了四旗,皇上就會立于不敗之地!再者,魏東亭今日已經(jīng)年逾七旬,皇上正值年富力強(qiáng),魏東亭又能再活幾年,待魏東亭離世后,皇上自可名正言順的收回兵權(quán)。
雍正聽了鄔思道和戴鐸的話后點了點頭,說道:“舅舅以為如何”?
皇上微臣操之過急,差點兒釀成大錯,幸虧鄔先生和戴學(xué)士,否則后國不堪設(shè)想,請皇上恕罪!隆科多跪下道。
舅舅請起,舅舅也是為朕好,何必自責(zé)!雍正說到。
隆大人何須自責(zé),況且隆大人所言并無道理,不必如此,哈哈!鄔思道笑到。
就是,隆大人無須自責(zé),皇上把我們召集過來,就是要集思廣益,隆大人所言正是拋磚引玉啊!若沒有隆大人所言,我和鄔先生也沒有剛才的啟發(fā)!戴鐸說道。
二位先生謬贊了,隆科多汗顏!隆科多抱拳答道!
好,只要我們君臣一心,我們必將開創(chuàng)一個媲美漢唐的盛世,雍正說到!
臣等必將輔佐皇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隆科多,戴鐸,鄔思道齊聲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