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絕對的意志
此刻身在秦家莊中。
李世民難得休息,唯有在秦家莊,他才能這般放飛自我。
因為在這里,他不用考慮太多其他事情,不必憂慮國事,做人本來就要勞逸結合,如果什么事情都有不留余地,未必是什么好事。
并且剛才與秦懷玉的商量,使得李世民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既然吐蕃膽敢冒犯大唐,他身為大唐君王,自然不會置身事外,這一次,他會讓吐蕃付出應有的代價。
如今的大唐早已今非昔比,現(xiàn)在大唐實力已經遠勝從前,如果這樣他都不敢和吐蕃硬碰硬,日后如何讓其他人信服自己呢?
所以這件事情,是任何都不能懷疑的,唯有讓吐蕃知道大唐厲害,才能所有人知道自己的決心,才能夠讓天下人相信自己。
同時以大唐如今的實力,面對吐蕃也沒有任何壓力。李世民相信大唐精銳,必定能夠橫掃吐蕃,到時候便是讓天下人更添幾分信心。
日后大唐必定無比強大,如今只是開始而已。
只要整個大唐百姓齊心協(xié)力,共同努力,那么必將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xiàn)在的大唐已經走上了日漸強盛的道路,這條路或許會有些艱難,但這并不是阻攔大唐前進的原因。
吐蕃此番視大唐如無物,他們竟然侵犯大唐邊境,那他們就要做好受死的準備。
無論是什么人,膽敢挑釁大唐,那就要付出應有的代價。
現(xiàn)在大唐絕對不容許任何人挑釁,這不僅僅是李世民的決定,更是整個大唐的決定。
如果這個消息傳出去,相信所有大唐子民他們都會堅定的支持李世民。
因為他們就是大唐的一份子,如今那些外族膽敢侵犯大唐邊境,日后若是關系到他們身上,而李世民卻熟視無睹的話,他們應該怎么辦?
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必須堅定的支持李世民,為了讓李世民表現(xiàn)出足夠強硬的態(tài)度,到時候他們的安全也能夠得到保證。
這件事情,不光是李世民一個人的事情,更是所有人的事情。
而在秦家莊內,此刻李世民吃的心滿意足,這燒烤果然是美味極了。
從秦懷玉這里吃的燒烤,就是和宮里吃的不一樣,雖然之前李世民已經從秦家莊帶了一些調料回去,但是也不知道為何,總是差一點感覺。
或許唯有在秦家莊,他才能放飛自我,放松心情,這種怡然自得的感覺,不是其他地方能夠比擬的。
哪怕皇宮之中,李世民身為一國之君,他確實是至高無上的。
但是更多時候,他身為君王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也成為他身上的壓力。
這種感覺并不那么令人舒服。
但是此刻在秦家莊內就完全不一樣,他并不會思考那么多,而是完全身心的放松自己,這種變化到底如何,此刻李世民也說不清楚。
但他知道,這對于他而言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其實很愿意來秦家莊。
雖然他并不會時常在秦家莊,但是偶爾來一次,他還是很高興的,這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是其他地方無法體會的。
不過吃飽喝足之后,李世民也沒有耽擱,他選擇回皇宮之中,接下來還要處理事務,他要準備進攻吐蕃的事情。
雖然此刻和秦懷玉的商量,已經得到了確切的答案,但是如果要出兵進攻吐蕃,無疑是要做好許多的準備的。
雖然他已經令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二人前去安排,但是此刻,他必須要表明出更強烈的態(tài)度,并且做好一擊必中的舉措。
到時候大軍征討吐蕃,絕對不能優(yōu)柔寡斷,唯有全力以赴,一鼓作氣將他們擊敗,到時候才能獲得應有的戰(zhàn)果,并且減少己方損失。
若是遲疑不定,到時候大唐境內的損失,將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這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不管怎么說,吐蕃的地形確實有些特殊,如果不能掌握優(yōu)勢,那到時候肯定會無比艱難。
不過這些事情,李世民相信自己不用過多擔心,如今大唐精銳的戰(zhàn)斗力,已經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如果這都不能擊敗吐蕃,那吐蕃的實力會強大到何等程度,畢竟大唐精銳現(xiàn)在還有震天雷這樣恐怖的武器,已經不是個人力量能夠比擬的。
哪怕吐蕃再怎么強悍,他們也根本不可能阻擋震天雷的攻擊,如今吐蕃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恐怕他們不知道大唐精銳覆滅高句麗的事。
但不管怎么樣,他們現(xiàn)在既然這樣做了,那李世民就不會放過他們。
他身為一國之君,代表的是整個大唐的顏面,如果他都不能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其他人又能如何呢?這是李世民此刻領悟到的道理。
看著李世民離去的背影,秦懷玉并沒有多說什么,他相信李世民會做出明智的選擇,這位大唐君王完全稱得上千古一帝。
此刻,李世民身邊有秦懷玉相助,有些事情如果連此刻的李世民都無法做到,那其他人就更無法做到了。
畢竟李世民的英明,那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華夏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存在,能夠和李世民比擬的皇帝,可謂是少之又少。
現(xiàn)在的大唐,已經強盛到一定程度了,然而日后大唐肯定會比現(xiàn)在更加強大。
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秦懷玉從來不懷疑這件事,他如今身為大唐的一份子,他當然希望大唐能夠日漸強大。
這是他一直期望的事情。
因為大唐的強大,意味著他穿越到這個世界,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沒有做成,他改變了大唐的命運,改變了大唐未來。
整個華夏都將蒸蒸日上,到時候就不會有未來的屈辱,所有的一切都將化為烏有,而現(xiàn)在的大唐也將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想到這里,秦懷玉心中也有一些希望了,也不知道李世民做到這件事情,到底需要多久時間,但是有些東西就是如此,不管怎么樣總得有人去做,如果什么都不嘗試的話,未來將會無比注定,誰也無法改變。
這就是秦懷玉最不愿發(fā)生的事情。
他既然作為穿越者來到大唐這個時代,可如果他不斷努力,都無法改變最終的結果的話,那又有什么意義呢?
不過現(xiàn)在看來,這個擔心顯然是多余的,因為如今的秦懷玉,已經通過他的努力,讓大唐走上全新道路,或許沒有那么容易,但是有李世民的支持,也就沒有太多的阻礙了。
要知道,李世民身為大唐君王,他的威望無比強盛,如今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巔峰。
沒有任何人會懷疑李世民的命令,有的時候這樣的威望是壞事,但是只要李世民做出正確的選擇,那就是一件好事。
現(xiàn)在李世民,他既然愿意相信秦懷玉,那就可以少走許多彎路,如今的大唐可以說是走上一條康莊大道,沒有了試錯的風險。
那么許多事情都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達成,這個過程,無疑是節(jié)省了許多時間,同時超出所有人的預料。
至于這吐蕃,他們既然敢進犯大唐邊境,那結果是毋庸置疑的,秦懷玉從始至終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而如今,這吐蕃竟然這樣做了,秦懷玉不可能熟視無睹,而且在秦懷玉眼中,吐蕃的領土本來就是華夏領土,這一點毋庸置疑。
現(xiàn)在趁此機會,能夠將之拿下,也無疑是一件好事。
至于剩下的事情,此刻秦懷玉無法干涉,他也不愿意干涉。
因為很多事情,他并不能比擬李靖他們,李靖他們身為大唐的名將,能力毋庸置疑。
如果李世民要出兵進攻吐蕃,將這件事情交給李靖,無疑是更好的選擇,而他只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那就行了。
他相信李世民,也相信大唐的文武全臣,他們并不是酒囊飯袋,如今大唐只是剛剛開始而已,所以朝堂之上大多都是精英,雖然不乏混日子的存在,但是那只是極少部分。
未來的事情,這個秦懷玉也說不準,但他現(xiàn)在確實毫無懷疑,也無比堅定。
……
此刻李世民回到皇宮之中。
他毫不猶豫又派人將長孫無忌以及房玄齡再加上李靖等人全部找了過來。
這一次他得好好商量一下如何應對吐蕃了。
雖然他之前,已經和長孫無忌房玄齡二人說過,那就是先讓吐蕃交出罪魁禍首,如果他們愿意交出罪魁禍首,此戰(zhàn)便可避免,如若不然,大唐再出兵也不遲。
不過此刻,李世民又改變主意了。
以現(xiàn)在的情況,哪怕吐蕃交出罪魁禍首,他一樣想要將吐蕃覆滅。
這樣一個敵人存在于大唐身邊,無疑是極其危險的,倒不如將吐蕃先拿。
到時候有了吐蕃這塊土地的緩沖,其他外族想要侵犯大唐,就會變得更加困難,這才是最好的結果。
而且現(xiàn)在吐蕃已經將理由給了李世民,正好借此機會興起大義,到時候天下之人皆會支持李世民,因為這是外族侵犯大唐,豈可熟視無睹,他們必須做出反應,如此才能證明大唐的實力。
反之,如果李世民不這樣做,恐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失望,因為大唐才剛剛起步,雖然已經很強大了,但是所有人都希望,李世民能夠更強勢一些,如果不能做到這種程度,日后大唐處境又會變成怎么樣?
不管怎么說,雖然如今大唐周邊沒有太多的敵人,但是誰也不知道大唐以后會面對什么強敵,所以如今的大唐,絕對不能表現(xiàn)出軟弱。
如此才能在這天下占據一席之地。
很多人看到沒有那么遠,他們設身處地的著想,那就是如今他們身為大唐的子民,若是李世民連保衛(wèi)大唐國土都做不到,之后又如何保衛(wèi)他們這些百姓?
所以哪怕是為了自身利益,他們也要支持李世民去征討吐蕃,畢竟如今大唐實力強悍,對這吐蕃也無所畏懼。
很快,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以李靖等人,全部來到書房內,他們看見李世民無比認真的神色,不由得心驚。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二人拱手說道:
“微臣拜見陛下,不知陛下召見臣等所謂何事?”
聽得此言,李世民目光掃過,他的目光從三人身上落下,隨即開口說道:
“朕已經考慮妥當了,這個吐蕃竟然敢進犯我大唐邊境,實在是太不把我大唐放在眼里了,不管怎么樣,這吐蕃朕必須將這拿下,否則的話,日后朕如何有臉面給大唐百姓交代?”
聽到此言,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二人面面相覷,他們不知道為什么,這才過去多久時間,李世民的想法竟然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畢竟之前,李世民的態(tài)度沒有如此強硬,他顯然也并不想輕易的對吐蕃用兵,想不到此刻竟是無比的堅定。
似乎下定決心,一定要將吐蕃覆滅,將吐蕃領土占為己有。
從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二人的角度來看,他們要治理天下的話,吐蕃的領土似乎并不是什么好地方,就算拿下以后,也做不了什么事情。
那樣的高原之地,完全沒有任何意義,若是在此損兵折將,反倒是落入下乘了。
可是他們身為李世民的臣子,當然要從李世民的角度考慮問題。
如果李世民做出這個決定,他究竟是發(fā)生了什么改變,他想到了什么東西才會這樣做。
二人立刻露出思索之色,他們相信李世民不會無緣無故做出這個決定,他們知道李世民是英明君王,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如果不是在李世民的帶領下,他們根本不可能建立如今的大唐。
雖然李淵才是大唐開國之君,但是誰也不肯否認,李世民在建立大唐這個過程,發(fā)揮了巨大的功勞。
若是沒有李世民的話,恐怕大唐也不可能占有如今的基業(yè)。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二人面面相覷,但是他們目光相對之后,心都很快得到答案。
雖然不知道李世民考慮的是什么,但是他們也明白,既然此刻李世民做出這個決定,他們也就沒有勸說的必要了。
畢竟吐蕃侵犯大唐,他們確實要付出代價,這個誰也不可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