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振奮人心的消息
隨著李世民下達命令,大唐精銳在高句麗大獲全勝的消息迅速傳播出去。
準確的說,這一戰(zhàn)不只是大獲全勝,而是直接橫掃了高句麗。如今世上,高句麗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那里將是大唐的領(lǐng)土。
這個消息傳出去,注定了所有人心潮澎湃,也將讓所有人內(nèi)心沸騰。
他們會知道,如今的大唐是如何的強悍?
如今的大唐,不再是當初那個任人欺辱的大唐,便在李世民登基之初,突厥率領(lǐng)兵馬南下,幾乎就要攻破長安城。
那時候李世民不得已簽訂了恥辱的渭水之盟,隨后李世民就一直銘記在心,而后歷經(jīng)短短四年時間,他便報仇血恨。
而現(xiàn)在,高句麗侵犯大唐邊境,李世民甚至沒有用四年時間,只是短短兩個月,就直接將在高句麗覆滅,讓高句麗付出的應(yīng)有的代價。
這高句麗以為大唐軟弱,可是事實會告訴他們,大唐沒有那么好欺負,如果想要針對大唐,自然要付出應(yīng)有的代價。
要傳播這個消息,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大唐旬報,因為大唐旬報上的消息,代表了公信力。
若是沒有大唐旬報散布消息,其他人未必會輕易相信,所以李世民依舊將此事交給了孔穎達,孔穎達自然是與有榮焉。
他作為大唐旬報的主編,每日都是十分忙碌,現(xiàn)在得知此事,他同樣心情激蕩,因為對于他而言,作為李世民的親信臣子,也是大唐的一份子,他當然希望大唐能夠大獲全勝。
這高句麗既然敢侵犯大唐邊境,就要付出應(yīng)有的代價,他們以為大唐不敢輕易動手,可是現(xiàn)實會告訴他們,這件事不會輕易結(jié)束。
此刻在大唐書店內(nèi)。
來來往往的都是讀書的人,他們都在等待著,因為今天是最新一期大唐旬報的發(fā)布時間,準確的說,這一期大唐旬報,是臨時增加的。
所有人好奇,到底是發(fā)生了什么樣的事情,才會增加一期大唐旬報,不管怎么樣,這也不是什么壞事。
大家都好奇地等待著,想要看一看,這最新一些大唐旬報之中,到底寫了什么內(nèi)容,而他們聚集在此,很快最新的大唐旬報送來。
他們便是爭先恐后的上去購買,當他們看到大唐旬報之上的內(nèi)容,頓時露出匪夷所思,難以置信的神色。
他們都是大唐的子民,自然也希望大唐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
但是這件事情沒有那么簡單,因為高句麗的實力就算不如大唐,也是不容小覷的。
之前楊廣進攻高句麗已經(jīng)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現(xiàn)在的大唐國力還比不上大隋,一旦真的與高句麗全面開戰(zhàn),結(jié)果難料。
就算現(xiàn)在大唐精銳已經(jīng)取得一定優(yōu)勢,可是他們想要更進一步獲得勝利,也沒有那么容易。
然而在大唐旬報之上,卻沒有那么多花里胡哨,上面明明白白的寫著,大唐在高句麗已經(jīng)大獲全勝,直接橫掃了高句麗。
拿下了平壤城,也就是高句麗的首都。
現(xiàn)在高句麗已經(jīng)徹底臣服在大唐的軍隊之下,所以說,高句麗已經(jīng)覆滅。
這個在中原王朝東北方向的強大勢力,已經(jīng)不復存在,再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到大唐。
所有人面面相覷,他們覺得匪夷所思。
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誰也無法想象,大唐真的能夠獲得最后的勝利,而且勝利來得如此簡單,如此突然。
這才是最關(guān)鍵的一個原因,因為在他們看來,哪怕大唐能夠獲得最后的勝利,也是需要經(jīng)歷一番苦戰(zhàn),并且需要消耗更久的時間。
可現(xiàn)在,驚喜來的如此突然,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預(yù)料。
如果是別人說這番話,他們未必會選擇相信,因為這個消息太過令人難以置信。
但是現(xiàn)在,發(fā)布消息的是大唐旬報。
這是大唐的官方渠道,既然這上面說是如此,就多半做不了假,這也就意味著,現(xiàn)在大唐真的獲得勝利了。
如今的高句麗已經(jīng)覆滅,大唐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在眾人沉默之后,忽然有人開口說道:
“這一戰(zhàn)是我們大唐贏了,這高句麗根本不堪一擊,他們完全不是我們大唐的對手,大唐萬歲!陛下萬歲!”
隨著這一聲音響起,其他人也是陸續(xù)嘶喊起來,他們都堅定的相信,大唐才是最終的勝利者,而這只是開始。
日后的大唐必將更加強盛,他們不會就此停下,也不會就此斷絕,畢竟大唐才剛剛興起,而這一切都只是起步而已。
這一戰(zhàn)的勝利,讓所有的大唐子民都振奮不已,因為他們都是大唐的一份子。
他們希望大唐能夠獲得勝利,因為這不只是大唐的榮耀,更是整個所有大唐子民的榮耀,只有國家強大,他們在外才能理直氣壯,有所倚仗,而不是讓人欺辱。
同時有人忍不住開口說道:
“想不到我大唐真的能夠大獲全勝,這真是如同夢幻一般,在當初陛下出兵的時候,誰能夠想到大唐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而且還如此輕而易舉。
這高句麗,簡直是不堪一擊,他們?nèi)绾文懜姨翎呂掖筇?,但是他們也注定為他們的選擇付出應(yīng)有的代價。
這勝利是屬于大唐,是屬于所有人的,從今往后,看誰還敢在欺凌我大唐,若是他們當真敢來冒犯我,大唐一定會讓他們知道厲害?!?p> 眾人異口同聲的說道:
“沒錯,現(xiàn)在的大唐早已經(jīng)是不同往日,昔日突厥可以侵犯我大唐,但是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覆滅了,而這高句麗也想要欺負我大唐,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成為歷史。
這一切都證明,我大唐的強盛不是任何人能夠阻擋的,從今往后,這天下必定再無任何勢力敢對我大唐虎視眈眈,大唐必將成為前所未有的強盛王朝?!?p> 每個人都熱血沸騰,因為閱讀大唐旬報的很多都是讀書人,他們當然想要施展自己的才華,而身在這一個強盛的王朝之中,讓他們覺得自己更有機會出人頭地了。
有人開口說道:
“這樣的好消息,自然不能只有我等知道,應(yīng)當盡快將這個消息傳播出去,讓所有人都共享喜悅。
雖然現(xiàn)在只是陛下放出消息,但是相信不久之后,我大唐的精銳便會押送著高句麗的俘虜歸來,到那時候,又將是前所未有的盛況!”
大家眼中滿是期待,他們也想看一看那究竟是什么樣的場面。
這高句麗王之前何等肆意張狂,但是從今往后,他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
因為他已經(jīng)淪為階下囚,區(qū)區(qū)一個俘虜又有什么好值得囂張的,哪怕他的身份曾經(jīng)是高句麗王,現(xiàn)在也不值一提。
哪怕是尋常百姓,在得知此事之后,也是興奮,不能自已,他們完全沒想到,大唐的勝利來的如此突然,令人始料未及。
此前并發(fā)生過很多爭論,有人覺得大唐此番進攻高句麗一定難以獲勝,甚至要損兵折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但也有人堅定的相信李世民,相信大唐的軍隊,而現(xiàn)在,大唐的精銳已經(jīng)給出最終答案,他們獲得了勝利,這個爭論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些反對李世民的人,得知此事之后,他們心中慌亂無比。
他們知道這個消息不可能是假的,如果是假的,所有人都能得到真相。
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那對于世家而言將是巨大的打擊,現(xiàn)在世家已經(jīng)蠢蠢欲動,他們想要反擊李世民,甚至想要和高句麗聯(lián)合一起動手。
可是現(xiàn)在這件事已經(jīng)機會渺茫了。
因為高句麗自己都已經(jīng)覆滅了,哪里管得了他們?
隨著高句麗覆滅,世家仿佛已經(jīng)陷入絕境,他們現(xiàn)在唯有殊死一搏,但是這樣當真有機會嗎?誰也不知道最終結(jié)果。
他們只能全力以赴,因為他們不想就此放棄,如果此刻放棄的話,一切就真的完了。
世家的傳承就要從此斷絕,他們不甘心,他們也不會就此停下的。
反正都是死路一條,他們別無選擇。
而這件事也怪不了李世民,畢竟都是世家自己做出的選擇,他們當初選擇了這條路,想要反抗李世民,對抗李世民的安排。
而此刻,他們便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應(yīng)有的代價,每個人都是這樣。
既然做出了一個選擇,就不可能不承擔這個選擇所帶來的后果,如果承擔不了,那代價將更加慘痛。
無數(shù)人內(nèi)心惶惶,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所以此刻,他們能做的,便是盡快將這個消息傳回家族之中。
希望家族之中能有應(yīng)對之法。
可是這件事實在是機會渺茫,他們甚至看不到任何希望,如此強悍的大唐,他們?nèi)绾文軌驅(qū)梗?p> 與此同時。
在長安城的一處酒樓之中,這里坐著崔朗,崔朗正美滋滋的喝著酒。
這段時間他的心情一直不錯,畢竟其他世家倒霉,和他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
而崔家已經(jīng)是投靠了李世民,他們的處境不至于太慘,而此刻,當崔朗得知消息,大唐竟然直接橫掃了高句麗,將高句麗覆滅。
這個結(jié)果恐怕根本無人能夠想到,所以當崔朗得知消息的時候,也是一臉茫然,滿面驚愕。
他當然希望大唐能夠獲得勝利,可是這個勝利來太過突然,也太令人始料不及了。
明明實力不弱的高句麗,怎么會如此輕易就覆滅呢?這大唐精銳未免也太強悍了吧?
如此強大的大唐,又有誰能夠阻擋呢?
想到這里,崔朗內(nèi)心變得無比堅定,這世家想要反抗李世民,想要反抗大唐,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崔家也要付出世家應(yīng)有的代價,可是相對于其他世家而言,這種代價已經(jīng)是很小了。
崔朗沒有耽擱,他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送回家族之中。
此刻已經(jīng)不需要崔家做什么安排了,他們只要安心等待即可。
李世民不會坐以待斃的,這些世家,哪怕想要奮起一搏,也是沒有任何結(jié)果的。
如此強大的大唐精銳,區(qū)區(qū)世家又能改變什么,他們的底蘊在面對在真正的精銳,根本不堪一擊,絕對的實力能夠碾壓一切。
世家最強大的手段那是輿論,可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成為叛國的逆賊。
不會有任何人憐憫他們。
想到這里,崔朗的心情有些復雜。
誰能想到李世民上位之后,大唐的變化竟然如此之大。
大到讓所有人都難以想象,一個才建立十多年的國家,竟然爆發(fā)出如此強大的戰(zhàn)力,當初全勝時期的大隋都沒有辦法把高句麗覆滅。
可李世民卻做到了,而且還如此輕而易舉,畢竟楊廣派出了百萬大軍,而李世民只是派出十萬兵馬,二者的差別之大,可見一斑。
在旁邊有人議論紛紛,說道:
“我大唐能有陛下真是榮幸啊,如果不是有陛下主導,我大唐如何能夠強盛到這種程度,陛下功不可沒,乃是千年不見的明君。
日后我大唐必將更加強盛,現(xiàn)在只是開始而已,然后我等也當同心協(xié)力,為大唐進步貢獻力量。”
另一人不斷點的點頭,隨即開口說道:
“沒錯,正因為有了陛下,我大唐才能如此,若是沒有陛下,誰知道今日大唐又是什么模樣,畢竟在大唐建立之初,強敵環(huán)視,無人敢掉以輕心。
若非陛下能力非凡,恐怕現(xiàn)在的大唐已經(jīng)覆滅了,而今日,我等能夠被大唐盡一份力,為陛下盡一分力,也是莫大的榮幸啊。”
聽到這些對話,崔朗忍不住面露微笑,他的心情很復雜,畢竟他是世家之人,以此刻回想起以前的事情,也不知道應(yīng)該說什么。
但他明白這些人說的沒有錯,如果不是有李世民,大唐絕對不會有現(xiàn)在這種發(fā)展。
如此明君生在大唐,是所有人的榮幸,但對某個人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就不得知了,畢竟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
最終崔朗點了點頭,因為崔家家主的選擇,他現(xiàn)在還有選擇的余地。
日后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會像其他世家一樣,他們會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這都是應(yīng)當承擔的結(jié)果。
他們小看了李世民,小看了大唐,可以說是自討苦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