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月和墨杉放生了一部分羚牛,帶著膘肥體壯的羚牛來到了雀城,格酸所說的簡陋小鎮(zhèn)。
他們賣掉了羚牛,用賣得的錢幣買下了一所四合院,安頓下來,去了一趟四萬集市,買了許多菜種和魚苗。
一住便是千年,一位當朝使者來到了這個小鎮(zhèn),將“林”的姓氏賜給了土王,從此,林家大院進入了裝修,變得越來越富麗堂皇。從外邊看,主建筑十分宏偉壯觀,占地四十畝,中軸線長三百多米,它的奢華和恢宏,并不亞于任何一座王宮貴胄的官邸。
土王林新邀請哀月和墨杉來參觀住宅,擺飾玲瓏精致,繪畫璀璨生輝、美侖美奐、無與倫比。當哀月知道這所住宅是整座雀城的心臟所在,并且自己有幸參觀游覽,不禁覺得有些激動。她和墨杉在仆人的帶領下穿過了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議事廳端莊寬敞;萬卷樓集兩千年之文化精粹,千卷巴經(jīng),百卷大經(jīng),六公土王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是翰林珍寶,學苑瑰寶;護法殿是土王議家事之地。
他們參觀了兩側(cè)羅列的房屋,樓臺亭閣,花園回廊。后院玉碧樓及后花園門樓,央稱“稱平西土”;玉音樓是接圣旨之所,也是歌舞宴樂之地;后院三清殿是林氏土王推崇道家天人合一精神的標志建筑,而獅王山在古柏深處,還有林氏土王祭祀天祖的白龍峰,右有白虎虎山,左有青龍白龍十三峰,背靠玄武黿鼉山,東正門向東方朱雀位的東南鴉山、雁山對峙之戾氣,既有枕鱉山而升陰柔之氣,又有環(huán)玉水而具備的太極之脈。墨杉不禁感嘆林院“宮廷之麗,擬于皇室”。
轉(zhuǎn)了完整的一圈,哀月和墨杉從東面的正門出去了,只見木牌坊上寫著“天欲流芳”四字,暗自讀著,酷似西土族“讀書去吧”之諧音。三層結(jié)構(gòu)的忠義牌坊更是石建筑之精品。
林院建于城南一隅,而作為全城中心的是商賈云集的四萬集市。
土王向哀月和墨杉介紹自己的酒坊:“剛才讓你們品嘗的是我們林氏土王的宮廷御用酒,采用蕎麥和白龍峰雪水經(jīng)過發(fā)酵、蒸餾、存儲、勾調(diào)、過濾等工序秘制而成。”土王又倒了三杯色澤黃潤、清醇可口的林酒和他倆一同喝下。
經(jīng)過數(shù)日游覽,哀月和了墨杉開始每天奔赴萬卷樓翻看書籍詩畫的日子,而土王則十分歡迎,他喜歡把富庶的林院展示給外人看。
過去兩百多年,林園的主人換了又換,有一天不知多少代土王開始建設四萬街,鋪上了石磚,砌了暗渠,開了一條暗河往玉河的分岔口。從此百姓們每天打開暗河讓玉河水沖洗四萬街,洗得干干凈凈。
不知不覺,以商為道的雀城人已變得富庶,紛紛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格局重建自己的屋子。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填滿了雀城古鎮(zhèn),人民生活愉快。
一日,僧人來此說佛,聽眾甚多,從輪回講到成佛,從積善講到成德,在幾個月內(nèi)感化了眾人,人們建了文昌宮、凈蓮寺和普賢寺,有的家族更是天天拜山禮佛。
哀月和墨杉建立了雪山書院,教小孩識字算術。
每個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五是山神節(jié),屆時雀城中古樂長奏,西土族人載歌載舞,哀月和墨杉跟隨西土人到風景秀麗的地方野餐吃火鍋。
問到山神節(jié)的來歷,西土族馬參述說道:“古時有個獵人在白龍峰發(fā)現(xiàn)一塊顏色、形態(tài)奇異的雪石,準備背回家中,剛開始背覺得很輕,經(jīng)過北廟時覺得石頭沉重,稍微歇息后,再想背已經(jīng)重到背不動了。實際上這是一塊神石,山神顯靈讓獵人發(fā)現(xiàn)并背負得起巨石,才會讓石頭得以擺在北廟之內(nèi)?!?p> 山神節(jié)和神女節(jié)相隔不久,過完山神節(jié)便到了神女節(jié)。西土族人送給哀月和墨杉最華麗的民族裝,并一起穿著進行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jié)交神靈。
西土族梁青松說起了神女節(jié)的來歷:“相傳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出生便帶有神靈祝福,她能一天織出幾十丈麻布,把彩虹、大雁、鮮花等織進麻片,深受人們喜愛。天上有一位神仙看上了美麗的姑娘,在八月十三這天,要娶她為妻,當日,神仙吹起了一陣大風,把她卷上天,整個雀城的人驚叫起來,神仙慌忙放了姑娘,但她卻再也無法回到人間,她的身體附化在白龍峰的第十三座山峰上,她的靈魂則變成了一位女神,飄巡在白龍峰上每當大難來臨或猛獸來叼牲畜的時候,她會及時向人們發(fā)出警報?!?p> 哀月想,正所謂“康王有意,神女無夢”,所以才取名神女節(jié)吧。
有一天來了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圣彼得,他和哀月和墨杉見面了,打算建一個圣彼得基督教堂,哀月和墨杉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并提供了大量捐贈并舉辦了募捐儀式。
雀城的日子如此暢快,哀月和墨杉在此一共度過了六百多年。而后他們往東南去,繼續(xù)游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