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年十億的總投資,換取市里省里出手,幫助雷電爭取到手機牌照,同時雷電保證三年內江城工廠的手機產能不低于總產能的30%。
這就是陳強所付出的“代價”。
但是這十億的投資,沒有指明具體的行業(yè),也沒有說明一定會是江城,只要是投資在省內,就不算違背約定。
沒有具體的方案,也沒有簽訂說明協(xié)議,完全是通過郭長江對陳強的信任。
要是陳強并沒有履行承諾,對郭長江而言,壓力就太大了。
說不好聽,這可是郭長江拿他的政治生涯擔的保。
從年初到現(xiàn)在,耳東集團已經在江城投資近三億,這可是真金白銀砸進來的。
要不是有這三億打底,換誰也不敢給陳強背書。
……
手機牌照的成功申領,代表著雷電的手機上市正式進入倒計時。
“以前總覺得這東西簡單,最多不過是比imusic更強大的芯片,增加了通話功能而已,但現(xiàn)在真的入手了,才知道這是個多么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對咱們來說,之前在MP3上積累的技術和經驗,能夠使用的相當有限?!绷稚秸f起手機研發(fā),也是愁容滿面。
“高通的技術能夠吃下來多少?”陳強問。
“拿過來的的確是整套的手機集成電路技術,也包括通訊模塊,甚至有完整的操作系統(tǒng),但是核心的SOC技術,在人家手里,我們只能用,連自己生產都做不到。通訊方面,受制于專利,可以說,完全就是在幫高通生產CDMA制式手機,咱們自己,就搞了個殼子。”說道技術,那是林山最看重的領域,也是最能讓他產生挫敗感的地方。
這些其實陳強一早就清楚,別說是雷電了,當前整個國內,都沒有一家能夠解決手機芯片和無線通訊模塊的公司。
“當初我們做MP3,一樣是什么都不會,兩眼一抹黑,但是imusic如今已經成了全球最頂級的音樂播放器。現(xiàn)在除了芯片和存儲,其他的我們也都可以獨立研發(fā)生產了。而且剛才也說了,明年我們就可以自產上一代解碼芯片,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p> “邊做邊學,邊學邊研發(fā)。盤古實驗室那邊,已經設立了獨立的芯片部門和通訊部門,雷電這邊也需要成立相同的部門,盡快的消化高通的技術,拿出我們自己的全套手機解決方案?!?p> 陳強不懂技術,但是知道有些東西,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太清楚國內手機發(fā)展的慘痛教訓了,手里沒有技術,也不愿意投入研發(fā)經費,把錢拿去做廣告,掙快錢,剛開始的確幫助企業(yè)迅猛增長。
可是一旦國際巨頭涌入國內市場,那等待國產手機產業(yè)的,往往都是覆頂之災。
波導、金立都是在這中技術較量中,從第一做到消失的企業(yè)。
“現(xiàn)成的技術要用,盡快的將自主品牌的手機推向市場,占領高地,但是要永遠要以發(fā)展自己的技術力量為核心,偏離了這一點,必將被時代淘汰!”
……
按照陳強的計劃,雷電并不打算做低端手機市場。
同imusic一樣,直接做高端,雖然市場的占有率會低一些,但是如果面對的是國際市場,那又是不一樣的風景了。
僅僅今年上半年,imusic和It’s OK出口總額就高達6億,已經與國內銷售額持平,超過國內已成定局。
這還是在華夏沒有加入WTO,導致出口后產品價格過高的情況下。
一旦加入WTO,關稅降低,那才是imusic和It’s OK征戰(zhàn)全球之時。
陳強清楚,這個時間不會太久。
當然,反過來說,國際巨頭同樣進入國內市場參與廝殺。
最終能夠活下來的,都是在技術上永遠保持領先的。
imusic的成功,來自于產品創(chuàng)新,這個熱度不會維持太長時間,一旦有國際巨頭甚至是雷電現(xiàn)有的國際供應商加入,這點先驅優(yōu)勢就會蕩然無存。
而且就在這幾個月里,一大堆的MP3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用更低廉的價格蠶食雷電的市場。
好在陳強一早就布局了線上音樂,同時下大力氣開發(fā)操作系統(tǒng),加上超前的設計理念,使得imusic在使用體驗上完敗市面上一眾MP3播放器。
imusic就是這個行業(yè)里的標桿,品質的代名詞。
所以手機也一樣。
V3的設計圖,早早的就交給了林山。
如此科幻的設計,讓一眾技術狂人如同打了雞血,但是現(xiàn)實又常常扇他們的耳光。
想要把手機做到如此之薄,可不僅僅造個外殼就行!
主板、通訊模塊、相機模塊、兩塊屏幕、電池……全部裝到一個厚度不足14mm的翻蓋手機殼里,說實話,林山一開始是拒絕的。
但是一旦雷電做出來了,那毫無疑問,便是手機工業(yè)設計的革命之作!一舉奠定雷電手機的國際地位!
……
手機牌照,就如同一張?zhí)崆邦A定的機票。
在上飛機之前,需要把一切都準備好。
外殼,聚碳酸酯肯定不行了,現(xiàn)有的技術,做到如此之薄,強度根本達不到……
用鋁鎂合金代替,無論是強度還是品質,都比聚碳酸酯更好,但是價格高,而且還需要高精度的CNC機床加工,前期的良品率不高,成本會進一步提高……
沒有外置天線,這對天線的靈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電池要做到更薄,安全性如何保證……
屏幕全部需要單獨定制……
一個個難題,都需要雷電五百多號人的技術團隊去一一突破。
因為,外觀就是陳強給出的硬指標。
只有這樣的外觀,才能鍛煉出一支真正能打的技術團隊,所以林山提出增厚三毫米的建議,被陳強干脆的拒絕了。
“你什么時候做出來,我就什么時候推向市場。”陳強一句話堵死了林山所有的理由。
林山想要罵娘,諾基亞、摩托羅拉都做不出來,你讓我做?!
你懂不懂技術?!
當然,這些都是林山心里剎那的想法。
等回到他熟悉的技術部,看著那一張張專人制作出來的工業(yè)設計圖,他又不得不佩服,至少在工業(yè)美學這方面,全公司沒有一個是陳強的對手。
還能怎么辦,咬著牙做唄,反正他說的,什么時候做出來,什么時候推向市場,又不是我說的!
“通知技術部全體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