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盛唐:帝國的崛起

第八十四章 科舉的弊端

盛唐:帝國的崛起 幽靈的輕語 2104 2022-05-22 07:09:20

  雖然方尋遞交折子沒一會就離開,但經(jīng)過剛才的插曲,李世民也沒狀態(tài)再繼續(xù)寫《帝范》了,便向長孫皇后隨口的問到:“子童,你覺得方子昂這人如何?”

  李世民本是隨意一問,沒想到長孫皇后接下來的回答卻讓他有些吃驚。

  長孫皇后:“妾以為,就算沒有之前的種種,就以剛才云陽侯的表現(xiàn)來看,也算得上有賢相之才了。”

  “哦?”李世民疑惑了,問到:“何以見得?”

  長孫皇后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李世民身旁,揉捏著李世民的太陽穴輕聲反問:“陛下覺得,當前的科舉制度如何?”

  長孫皇后指尖傳來的輕柔讓李世民不自覺的瞇著眼睛,臉上也露出了滿足的愜意。

  聽長孫皇后這樣問,便道:“隋煬帝好大喜功,他在位期間,因他的過錯而亡的百姓萬萬之多,但就改善科舉制度來看,倒是為平頭百姓提供了一條出路。”

  長孫皇后:“今日之前,妾也是這樣認為的,但就在剛才,妾改變了看法?!?p>  “嗯?”李世民一愣,隨即抓著長孫皇后的手拉向自己的懷中,讓對方就坐在李世民的腿上:“這又是為何?”

  李世民突如其來的親熱讓長孫皇后不由得臉紅了紅,不過她也沒有掙脫,說些什么“光天化日之下成何體統(tǒng)”的話。

  而是順勢躺在李世民的懷中,繼續(xù)說到:“在此之前,大多數(shù)世人的想法,也是認為科舉是寒門出頭最重要的出路,也是朝廷選拔人才重要的手段,剛才見過云陽侯之后,妾才發(fā)現(xiàn),世人的想法都錯了?!?p>  長孫皇后的話讓李世民更困惑了,仔細的回想了一遍剛才方尋從進來到出去說過的每一句話,可還是沒發(fā)現(xiàn)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能讓長孫皇后想得這么長遠。

  好在長孫皇后也沒賣關子,繼續(xù)說到:“科舉制明面上是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為寒門弟子提供了一條光宗耀祖改變命運的機會,可說到底,能沾得科舉恩澤的百姓又有幾個呢?”

  “給先生的束脩、購買經(jīng)典的花費,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p>  “除此之外,為了考取功名,就必須舍棄一切俗事去專研,如此,家庭又少了一個勞動力,寒窗苦讀十年,有朝一日金榜題名還好,如果無所獲,對那些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種難以承受之重?!?p>  “就算排除萬難,學有所成了,他們的命運就真的能改變了嗎?”

  “按制,寒門科舉要五品以上官員推薦方可,回望前朝,通過科舉選出的進士不過十來個,在這里面有幾個出生寒門?”

  李世民啞然,實在是反駁不了。

  這些進士中,像韋云起、溫彥博、王貞等人,哪個是出身寒門的?

  還有房玄齡,本身就是清河房氏出身,更是和寒門不搭邊了。

  “而我大唐,從武德五年到現(xiàn)在,又選了幾個寒門子弟?”

  長孫皇后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又道:“普通百姓就算考得了功名身負大才了,可要么認命般在鄉(xiāng)鎮(zhèn)做些小吏,要么也只能依附士族往上爬,也因此,士族的人脈才遍布朝野……”

  李世民也嘆道:“是啊,像子昂這樣沒有任何關系,不依附任何人,靠著自身的逆天之才揚名天下的,從古至今也就出了一個而已?!?p>  長孫皇后:“正因為他出生寒門,所以了解寒門想要真正的出人頭地能有多難,因此他才以這種方法選拔人才,不管出生,不問關系,只要是大唐百姓,都有機會。”

  “而且所出的考題,又大多是生活中的學問,這對于那些為了生活而忙碌的百姓,反而是一種優(yōu)勢。”

  說著,長孫皇后直視著李世民的眼睛,認真道:“科舉求的是治國良臣,考題倒也不必像云陽侯如此,不過選拔的制度,倒是可以從中借鑒一二?!?p>  言之于此,李世民也完全明白了長孫皇后的意思,眼神充滿了光亮。

  “如此一來,不止提升了寒門子弟入仕的機會,也能從側面打壓了那些望族了?!?p>  李世民捏了捏長孫皇后的鼻子,柔聲道:“娶妻如此,朕之幸也。”

  說著便朝著長孫皇后的紅唇吻去,情到深處難自控,手上的動作也放肆了起來,長孫皇后嚶嚀一聲,提醒道:“二哥,這里是書房……”

  李世民壞笑道:“又有何不可?”

  ……

  從皇宮出來后方尋并沒有回府里,直接改道去了工部。

  方尋這次并非有什么需要工部幫忙,而是受段綸之邀,過去和他釣魚去了。

  段綸其實也不是特別喜歡釣魚,他的愛好是對弈,所以一般打發(fā)時間都是去找長孫無忌、房玄齡幾個下圍棋。

  只不過杜如晦目前大病初愈,需要一段時間的修養(yǎng),不太方便打擾。

  而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則奉命前往各大山川名岳祭拜求雨,都不在長安城內(nèi),段綸也就只好釣釣魚消磨一下時間。

  想到災情,段綸不由得嘆出了聲。

  方尋:“垂釣本就是養(yǎng)心之事,段大人何故嘆氣?”

  段綸隨即便把關內(nèi)大旱的事情說了出來。

  這次受災的地方多達十幾個城鎮(zhèn),受災輕一點的,水位降低影響灌溉,受災嚴重的,河水直接干枯,露出了龜裂的河床。

  雖然不至于出現(xiàn)饑荒的情況,但如果這樣下去,對于關內(nèi)明年的收成一定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

  到時如果出現(xiàn)商人從中作梗,百姓怕是又得花高價去購買糧食了。

  聽段綸說完,方尋苦笑道:“凡人如果真能求雨,歷史上就不會出現(xiàn)這么多次旱災了?!?p>  段綸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這個道理誰都懂,圣上懂,長孫大人和房相也懂,但這雨卻是無論如何也得去求的?!?p>  方尋不解道:“這又是為何?”

  段綸解釋道:“很簡單,百姓不懂?!?p>  方尋愣了一下,過了一會才明白段綸的意思,不由得嘆道:“當官真累?!?p>  這算不算是不得已而為之呢?

  朝廷上下都知道凡人不可能干涉得了天上的事,但災難來臨時卻又不得不去做些什么。

  明知道沒有用,也得裝個樣子給百姓看,告訴他們朝廷不是毫無作為。

  在古代,這種秀,不得不作。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