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歲月難得沉默
秋風厭倦漂泊
夕陽賴著不走
掛在墻頭舍不得我
——《逍遙嘆》胡歌
中考的時候,他不負眾望的落榜了,市內所有高中的分數(shù)線都沒有達到。父母希望他去補習一年,來年再戰(zhàn)。但是他不愿意,他知道自己的水平,就算去補習,到時候的結果也比現(xiàn)在強不了多少。
幾番商討以后,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去補習,要么只能去縣城里的高中上學。
他果斷的選擇了后者。
看過一圈學校以后,父母最終把目標定在一個縣城里的高中,這個學校當時的口碑還算不錯。而且附近也有親戚在那邊,雖然來往比較少,但是有什么事情也能有個照應。
學校是寄宿制,半封閉式的管理,每兩周休息一次。從小沒離開過父母身邊,性格既慢熱又內向。那個時候的他并不知道,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里獨自生活兩周意味著什么。
假期很快過去,轉眼迎來了他的高中時代。那個時候的梁羽平還是那個個子不高的小胖子,不同的是戴上了眼鏡。
學校在縣城的東北角,面積挺大,基礎設施也都齊全。一進校門就是一條長長的水泥路,對面就是教學樓。路的兩旁有很多平房,這些平房在早些年,就是前輩們的教室和宿舍。那個時候學生還沒有這么多,后來有很多市里面的學生來到這里上學,以前的教室和宿舍不夠用了,于是近幾年新建了教學樓和宿舍樓。
保留下來的這些平房,一部分做為補習生的教室,一部分做為老師的辦公室,還有一部分成了老師們的宿舍。
教學樓后面是籃球場和操場,一個在左,一個在右?;@球場后面是食堂和熱水房。操場后面是宿舍樓,宿舍樓從外面看,亮亮堂堂、高高大大,在整個學校里顯得格外顯眼。
宿舍是八人間的,不過只住了七個人,都是同班同學,梁羽平在下鋪,他的上鋪是空著的,除了他以外剩下的六個人是:閆曉飛、康瑾華、陳海東、辛瑞、高翔、吳楠。
第一次離開父母身邊,遠離自己生活的地方,遠離自己的朋友,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剛開始梁羽平充滿了好奇,可是沒過多久好奇就變成了煎熬。
雖然只是從城市來到縣里,并沒有相隔很遠,但是他有些水土不服,身體很不適應。吃的不習慣,住的也不習慣,身邊也沒有熟悉的人,一切都不適應。
梁羽平和不熟的人說話腦袋就短路,找不到話題,不知道該說什么。而且因為慢熱又內向,他和周圍的同學舍友遲遲都沒熟悉,也沒什么太多的交流。
在宿舍里他不主動和別人說話,別人也懶得搭理他,偶爾閆曉飛和康瑾華會問他幾句,只有這個時候宿舍才變成了七個人,其他時候好像只是六個人的宿舍。
同學、舍友們很快就融到了一起,只有他像個另類一樣,格格不入。雖然他也想像別人一樣,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他并不具備這項技能。
宿舍的條件不是很好,熱水需要去食堂旁邊的熱水房去打,而且只有吃飯的那段時間和下了晚自習才有熱水可打。小小的熱水房總是堆滿了人,時不時還會發(fā)生摩擦事件。
而且宿舍樓還經常停水,不打熱水可能會面臨連冷水都沒有的局面。所以一到有熱水的時候,就會看到來自各個年級各個班的人飛奔向熱水房,那場面不亞于田徑比賽。下了晚自習以后,提著暖壺的人更是隨處可見。
每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宿舍里又會開起討論會,說一說班里的事,聊一聊女同學,梁羽平只是靜靜聽著很少參與其中。雖然他很困很想睡覺,但是只要有聲音他就睡不著,只有等到最后大家都睡了以后他才能睡覺。
剛來的那段時間,每一分、每一刻對他來說都是煎熬,他承受這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打擊。但是他不想和父母說,怕他們擔心,所以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這些。
這時候他只有15歲,一個15歲的孩子。
為此,他偷偷躲起來哭過幾次。心想要是當初好好學習或者去補習補習,考個差不多學校,那該多好。一邊想著,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可是人生沒有那么多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