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復(fù)歸洛陽城【臨危受命獨領(lǐng)軍,識檀韶暗訪司州】
詩曰:
煙悉雨嘯黍華生,宮闕簪裳舊帝京。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話說劉禹離開了林場之后,再次回歸到北府軍老營尋找何無忌。誰知何無忌已然是再次披甲出征去了。無奈,劉禹便與劉牧之匆匆會面之后,便一路向西返回洛陽城。一路上劉禹風餐露宿、快馬加鞭趕赴洛陽。一進入洛陽,孫無終便召見劉禹會面。劉禹不敢怠慢,即刻風塵仆仆趕往孫無終所在的冠軍將軍府。
入得府來,孫無終正在講武堂看著沙盤發(fā)愁,見劉禹進來,一臉欣慰地說道
“好你個劉德輿,終于是回來了?!?p> 劉禹趕緊拱手施禮道
“劉禹見過將軍!”
孫無終則是拜拜言語道
“免禮,這次我急召你回來,原因有三;其一,細作來報,慕容垂已然是平定了河北之地,接下來怕是要舉兵南下。我手上的將官在上次拖延慕容永的西燕軍時,吃了大虧,損失慘重!其二,西面長安的秦軍好像對我還虎視眈眈,我軍主力盡在函谷關(guān),西面有朱序?qū)④姷奈迦f部眾,倒是無妨??峙挛覀兣c秦軍有一戰(zhàn)。其三,你如論如何要給我想出一個可以擊退秦軍的計劃。明白嗎?”
劉禹聽完,神色凝重地回答道
“末將肝腦涂地!”
孫無終點點頭,說道
“如今函谷關(guān)有我北府軍老營將士五千人,荊州甲士兩千人,朝廷征召新兵一千人。如若我再給你三千人,可否守得?。俊?p> 劉禹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朝前一步,看了看沙盤。孫無終見狀拿起一根木棍指著一處隘口說道
“此地便是函谷關(guān),守住此處便可保洛陽無虞,你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劉禹對著沙盤仔細端詳半天,過了很久才說道
“此地地勢復(fù)雜,遠不如僅僅守衛(wèi)函谷關(guān)那么簡單,如若可以,將軍能否允許我去函谷關(guān)實地走訪一番?”
孫無終面露笑意,看著劉禹說道
“如果我讓你守衛(wèi)函谷關(guān),你可否勝任?”
劉禹聽完,感到詫異,但又覺得自己好像是進了孫無終的早已設(shè)下的圈套,便言說道
“若是將軍信我,任雷霆疾風,絕不允其過函谷關(guān)半步?!?p> 孫無終哈哈大笑一陣說道
“我要的就是這句話,劉禹聽令!”
孫無終突然嚴肅起來,大聲喝道。劉禹也是即刻拱手施禮
“末將在!”
“命劉禹為代左裨將軍兼領(lǐng)越騎校尉,都督函谷內(nèi)外軍事,鎮(zhèn)守函谷關(guān)?!?p> “末將領(lǐng)命!”
言罷,劉禹站起身,問道
“將軍,我的資歷難以任左裨將軍?。∵@.......”
“我知道,但以校尉頭銜確實難以鎮(zhèn)守一方,有將軍的頭銜可使你更加服眾。況且我加了代字,并非全權(quán)任命??!”
劉禹點點頭,說道
“我懂了,謝將軍。”
孫無終擺擺手,說道
“今日就休息吧!明日即刻出發(fā)去函谷關(guān)。我今夜就給你點齊兵馬,幾日之后我也要率軍去虎牢關(guān)?!?p> 劉禹搖搖頭,堅定地說道
“將軍,八千之眾足以。”
孫無終看著劉禹,發(fā)現(xiàn)其眼神堅定,便勸說道
“那就帶兩千人馬,函谷關(guān)非同小可!”
“我知,但兵多不如用兵。如若將軍不放心,則撥與我一千弩手,且多帶箭矢糧草足矣!”
孫無終贊同地點點頭說道
“準!”
言罷,劉禹便告辭而去。
經(jīng)過一夜休整,劉禹帶著孫無終調(diào)撥的弓弩手和糧草輜重,花了好幾天時間,才悠閑地到達函谷關(guān)。函谷關(guān)見洛陽派來一名年不過三十的年輕將領(lǐng),便故意在關(guān)外問道,是否孫將軍帳下無人了?才派一黃須兒來糊弄我等。
只見劉禹不慌不忙,張弓搭箭,一箭射向城樓上喊話的人。那箭貼著頭皮飛過,直挺挺地釘在望樓的木頭柱子上,說道
“代左裨將軍兼領(lǐng)越騎校尉劉禹,奉冠軍將軍孫無終所令,都督函谷關(guān)內(nèi)外軍事,爾等可有異議?”
言罷,眾軍士才開始緊張起來,原來這劉禹并非只是個代領(lǐng)左裨將軍,還都督函谷關(guān)內(nèi)外軍事,再加上箭法精準,眾人自是不敢怠慢,便打開城門,劉禹帶著弓弩手和輜重大搖大擺地走進了函谷關(guān)內(nèi)城。
新官上任,自是免不了一番參拜。劉禹也不例外,入得正堂來,各個分營的隊主和都伯都來參拜劉禹。劉禹也是第一次成為一方軍事主官,照例是聽取了主官們關(guān)于此地的一些軍事奏報。待到一切禮節(jié)性的見面之后,劉禹便解散了第一次軍事會議,沒有做出任何軍事指示,只是留下一句各自依舊例行事。各個分營主官倒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個新來的主官到底葫蘆里賣什么藥。當然,沒有新的指示也就意味著暫時沒有麻煩,大家也都樂得其成。
要是覺得就這么完了的話,未免也是太小看劉禹了。休整了幾日,劉禹隨即攜刀帶箭,帶著幾個衛(wèi)兵便縱馬而出,朝西去了。
路上,劉禹與幾名衛(wèi)兵說道
“你們幾人都看著年紀尚小,都是哪里人?”
其中一人身長七尺,面容黃白,臉型瘦削,絡(luò)腮胡須,雙目炯炯有神,拱手說道
“回將軍,我是豫州人士。父母早亡,投軍已然十年!”
劉禹扭頭看了看此人,略帶好奇地問道
“十年了還只是個衛(wèi)兵?”
旁邊一個衛(wèi)兵說道
“他曾經(jīng)也在兗州當過從事、主簿,后來才到函谷關(guān)來的?!?p> 此人正色道
“確是如此,朝廷守不住兗州,我便投了劉牢之將軍,后來鄴城一拜,我便只身難逃,投了孫無終將軍。”
劉禹點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道
“看來也是個命途多舛之人,家里還有什么人嗎?”
“沒有了,只記得有個弟弟,但也是失散多年,不知所終了!”
劉禹聽完,不免有些惆悵,便問道
“年紀多大?姓甚名誰?”
“卑職今年二十五歲,比將軍小三歲!”
言罷,周圍的幾個衛(wèi)兵突然是笑了起來。其中一名衛(wèi)兵起哄道
“我等皆不過十九,從軍也才兩三年。你這二十五還當衛(wèi)兵本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為何還要和將軍比歲數(shù)!”
聽完,劉禹也是覺得有點好笑。但又不能表現(xiàn)出來,便強壓笑意說道
“叫什么名字?”
此人也是漲紅了臉說道
“檀韶!”
劉禹聽完,隨意地點點頭說道
“我有一個兄弟也和你一個姓,名曰檀道濟,也是一臉絡(luò)腮胡?!?p> 言罷,便笑了起來。眾衛(wèi)兵也都跟著笑了起來,檀韶倒是笑不出來,只是一直閉。劉禹借著問道
“你當真是來了北府軍是一官半職都沒有?”
檀韶很不好意思地搖搖頭。劉禹也是自覺無趣,便岔開話題說道
“我昨日聽聞營中隊主說,前方好像就是弘農(nóng)郡?”
一衛(wèi)兵回答道
“正是,此地屬司州,州治便在弘農(nóng)郡城!也叫司州城!”
劉禹點頭道,繼續(xù)說道
“我聽書此地尚有百姓八百戶?”
檀韶這次搶先答道
“將軍不會也要放棄這些百姓吧?”
言罷,一衛(wèi)兵即刻出演譏諷道
“難不成還遷走?咱們哪兒那么多糧食養(yǎng)他們啊?都混到這份上,還擔憂天下!”
檀韶漲紅了臉,有些難堪,但又不知如何回擊,便沉默不語。倒是劉禹冷眼看了幾個衛(wèi)兵說道
“你們幾個誰沒有父母姊妹?誰不是爹生娘養(yǎng)的?”
幾個衛(wèi)兵自知出言不遜,便不敢接話。倒是檀韶大聲說道
“將軍所言極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劉禹這次才正眼扭頭看向檀韶,饒有興趣地看著檀韶問道
“念過書?”
“念過,要不然也當不了主簿!”
“也是?!?p> 劉禹贊賞地看了檀韶一眼,便策馬而行。衛(wèi)兵見狀,皆是拍馬跟隨。
大約跑了一炷香的時間,眾人來到一處山丘之上。從此眺望過去,司州城盡收眼底。檀韶上前,主動跟劉禹說道
“將軍,右邊這正是司州城?!?p> 劉禹朝檀韶指的地方看去,司州城一片凋敝,城墻也是破損了許多處。劉禹深呼吸了一口,點點頭自言自語道
“真是殘破!按道理說長安洛陽之間的城,得是多么的繁華,想不到如今竟然淪落至此?!?p> 檀韶與眾衛(wèi)兵都是默然不語,良久,劉禹才又指著右前方的一處山脈說道
“此地可否就是娘娘山?”
“正是!”
檀韶回答道,又指著靠左邊的山澗說
“娘娘山以北那平地,便是通往長安的北道,山澗之下便是黃河。再往東就是咱們駐守的函谷關(guān)?!?p> “那南道便是過了這司州城往西南去了?”
“正是!南道崎嶇,但可通商於之地,過了便是武關(guān),再折往西北,便是長安近郊藍田。”
“那你認為敵人若是從長安襲取洛陽,當從哪條路來?”
“按常理,自然是北道,雖然北道有山澗黃河,但總體來說道路完備平坦,便于大軍行進?!?p> 劉禹點點頭,極為贊賞的說道
“不錯,但兵者詭道!若是如此便少了奇襲之先機了!”
檀韶點點頭說道
“不錯,但是南道崎嶇,且路途遙遠。商於之地到司州,道路本就坎坷,若是大軍行進,則是步履遲緩,不宜選擇南道!”
劉禹則是搖搖頭說道
“此言差矣,誰說襲取函谷關(guān)需要大軍?兵在精而不在廣!若是北道有軍馬虛與委蛇,南道奇兵繞進,則函谷關(guān)危矣!”
檀韶聽聞,眼里盡是欽佩,良久不語。劉禹見狀,便詢問檀韶
“何故如此?”
只見檀韶突然凝神而視,鄭重地說道
“我見將軍非等閑之輩,今日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當然可以!”
劉禹一臉贊賞地說道,檀韶對著劉禹深施一禮說道
“將軍初到,并未因坐鎮(zhèn)一方而紙上談兵。而是按兵不動,輕騎出城勘察。此乃將帥之風。今將軍特意觀察司州城,定有經(jīng)營司州以做函谷南道門戶之想。將軍又以敵之想法,做進取函谷之計。定是思慮函谷固守之法。卑職斗膽,將軍定會重筑司州城,如此退可解函谷之圍,進可取商於之地?!?p> 劉禹聽完仰天大笑,高興地說道
“此子真是聰慧,讓你當個衛(wèi)兵著實太委屈了。檀韶聽令!”
檀韶即刻滾身下馬,單膝跪地道
“卑職在!”
“擢爾檀韶為領(lǐng)軍長史,我回去便寫信稟明孫將軍,任命下來之前,先行任職!”
檀韶聽完,強抑心中狂喜,激動地言語道
“卑職謝將軍提拔!卑職一定肝腦涂地,在所不辭!”
劉禹示意檀韶起身。又對周圍的人說道
“今日大有收獲,去那司州城看看吧!”
言罷,便策馬朝那司州城而去,檀韶即刻翻身上馬,跟隨劉禹疾馳而去。
且說一行人來到司州城,皆是滿目瘡痍,大街上雜草叢生。偶爾遇到幾個百姓,也都是衣不蔽體,于殘垣斷壁間掘取野菜果腹,著實悲慘。劉禹找到一個百姓問道
“此地除了城中居民,周圍可否還有人家?”
百姓回答道
“此地戰(zhàn)亂頻繁,兵禍不斷,有錢的都跑到商於之地去了,還有些百姓也都遁入司州城南北的山中,城中盡是些老弱病殘,行動不便,聽天由命了!”
聽完,劉禹點點頭,繼續(xù)問道
“大家都想不想朝廷在此經(jīng)營?”
百姓回答道
“自然是想,如今長安為胡人所據(jù),關(guān)中之地動亂比司州更甚。若是朝廷能夠駐軍保護,少對我等小民征些糧食,我等小民自是感恩戴德?!?p> 劉禹聽罷,也是不由得唏噓一番。百姓貧苦至此,若是再向百姓收糧與禽獸何異?
接著劉禹又在司州城里轉(zhuǎn)了一圈,直至黃昏時分,便帶著眾人回那函谷關(guān)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