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祁韻士和伯克大人看到哈里克的窘迫,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邁里聽著哈里克要和祁先生出門,也很像跟著一起去,又怕祁先生有正事不好帶著她,心里很是茅盾,眼睛咕嚕咕嚕轉卻欲語還休的模樣,也惹得哈里克暗笑。
“邁里要乖,好好在家陪著阿媽和奶奶,二哥回來給你講書。”
“邁里知道啦~二哥有正事要忙嘛!”邁里雖然有點不情愿,但也分得清輕重,眼睛一轉開始跟二哥講條件,“二哥改天帶我們去春游踏青好嗎?!曹布德來信說,福壽山的野櫻桃花都開了,漫山遍野可好看了!”
“好!你這個小機靈鬼,忙完師父的正事,我們一起去春游!”
“別讓我們等太久,不然花都要謝了!”邁里繼續(xù)討價還價。
“好!都依你!”哈里克一如既往地寵溺。
“那好吧,邁里不在身邊你們要多照顧好自己!我要給曹布德回信去啦!阿爸再見,祁先生再見,二哥再見……!”說著蹦蹦跳跳地跑開了。
哈里克跟父親作別,扶著師父上了馬車。
“聽說師父在編寫著書,此行寧遠城與此有關吧!”哈里克跟師父閑聊起來。
“對,承蒙松筠將軍厚愛,著令祁某成書概略西陲諸地?!?p> “以師父之能,著書何須如此辛苦?”哈里克有些疑問。
“治學須嚴謹,書乃傳世之作,為政者之參考,為學者之給養(yǎng)。若不能‘信今而證古’,‘無益之書’不作也罷!”祁韻士又開始捋胡子了。
“我等須親歷考察、尋訪人事、閱遍有關史地資料,走遍伊犁山山水水,身感異鄉(xiāng)民情風俗,方能感受到伊犁諸地‘山川城堡的雄闊,風土物產(chǎn)之瑰奇’??!”祁韻士認為,不到伊犁不知西陲之俊秀,如實感受記錄,才能讓讀者聞言如親臨,從而激發(fā)人們對祖國之西北邊疆的熱愛之情。
“先生所言令人敬佩,學生受教了!”哈里克感受到師父治學的態(tài)度,深受震動,由衷地拱手作揖,更加堅定了跟著師父好好學習的信心,爭取做更多力所能及之事。
哈里克從小生長在這伊犁河畔,南疆諸地雖未遠涉,也知天山南北之風光旖旎。不去用腳丈量用眼看,如何用心感受?竟也萌生了多多行走歷練增長見聞的想法。
哈里克正式開始了跟著祁韻士考察尋訪西北邊陲的日子。直到很久以后回想起來,就是這段在師父身邊學習的日子,才是他人生之路的真正啟蒙之時。
翌日,哈里克收到了伯錫爾的來信。這些年他跟伯錫爾一直保持著通信。夏士林世居庫車,是伊犁通往南疆的咽喉要地,與哈里克兩人偶爾還能見面短暫相聚。伯錫爾在哈密,是新疆通往內地的東大門,與伊犁東西相距超過兩千里,見面著實不易,幾年來都是通過書信交流近況。三年前,夏士林游學鎮(zhèn)西府(今巴里坤),之后應伯錫爾之邀以伴讀身份留在哈密王府,從那以后哈里克再沒見國夏士林伯錫爾兩人,只能定期書信交流。
當初小邁里得了伯錫爾送的話本子很是寶貝,見哥哥寫信也想要給伯錫爾寫信。伯錫爾收到邁里的第一封信是幾幅匪夷所思的涂鴉。那時候小邁里還不會寫字,靈機一動就想到畫畫來表達了。
歪歪扭扭的筆記勉強能看出來表達的意思:第一幅畫了一個高大男子送了一個扎小辮穿裙子的小姑娘幾本書;第二幅話是另一個男子再給小姑娘讀書講故事,第三幅是大大小小男男女女好多人圍在河邊,有花花草草還有魚……
哈里克還特意給“翻譯”了一番:第一幅是說謝謝伯錫爾給小邁里送的書,第二幅是說話本里的故事哈里克有講給她聽,第三幅是希望大家聚在一起去河邊看花抓魚。這封信讓伯錫爾新奇地看了很多遍,越看越覺得暖心,小小的人兒竟如此有靈氣。
后來,邁里和伯錫爾寫信的習慣就保留了下來,邁里學會寫回文用回文,學了漢語用漢語……每次都夾在哈里克給伯錫爾的信中送出。伯錫爾也習慣給邁里回信,偶爾也捎帶一些行走在外見到的稀奇玩意兒,也是夾在給哈里克的信中送回。哈里克也習慣了當兩人的“傳聲筒”,剛開始每次伯錫爾來信也都主動讀給邁里聽,直到邁里自己會識字以后才變成單純的“郵差”只負責遞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