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光團(tuán)如往常一般扭曲一番,便化為大片文字,那是一篇篇功法目錄。
‘乙木得一經(jīng)’、‘碧華印心經(jīng)’、‘清凈經(jīng)’、‘玉口青葫心法’、‘身意草藥典籍’······
心法目錄要比功法目錄少得多,但數(shù)目也有近千。
逐個翻看心法特點卻是麻煩,他也圖省事,便按照從上自下觀看起前十個。
“‘碧華印心經(jīng)’,需感悟天地,刻一尊道印懸于心中。想要入門,就要在尋脈期開出固定靈脈,卻是太過麻煩,暫入候選?!?p> “‘玉口青葫心法’,還需養(yǎng)上一株葫蘆靈藤。那樣的寶貝,我怕是快修道‘道宮境’都不定買得起。更別說,需把它養(yǎng)大了才能用上?!?p> “‘上清照身篇’倒是和我口味,但冥想自己為草木靈樹,每日里都要吸日月精華,卻有些難辦。一日松懈便枝葉枯黃,二日春樹轉(zhuǎn)枯木,三日不曬太陽就會枯死。練了之后時間安排就會死板很多,還需再看看?!?p> “‘身意草藥典籍’走的是丹藥之道,想要修煉有成,余生怕是要與丹爐為伴了。我資質(zhì)尚可,想來是不需走丹藥流,放棄?!?p> 最后選來選去,終于選定了‘清凈經(jīng)’。
原因很簡單,因為前十的道經(jīng)中,只有這一篇心法,他不需要刻道印,不需要種葫蘆,不需要曬完太陽曬月亮,也不需要整日里守著丹爐······
所有心法散去,只留下了‘清靜經(jīng)’。
染香掃了一眼,說道:“看起來十分平常,也沒什么神異之處?!倘A印心經(jīng)’可使道印刻心間,一聲怒喝神鬼辟易,諸邪不侵。‘上清照身篇’久戰(zhàn)無雙,不管那日月流轉(zhuǎn),只要有天地之光照耀身上,便靈氣不滅,神火不息。‘玉口青葫心法’煉成后,可凝氣成丹藏于葫蘆肚中。待到用時只需激發(fā)開來,便可憑空長出一層修為,很是了得!”
“而這‘清靜經(jīng)’,除看起來玄之又玄外,好似無甚特點。”
周易微微一笑,指著‘清靜經(jīng)’前文一句說道:“讀讀這一句?!?p> 染香抬頭看了看,念道:“孕育天地,運轉(zhuǎn)日月者,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名曰:‘道’???”
讀完這一句,染香面色陰晴不定,半晌后澀聲道:“此法創(chuàng)者,為‘道’冠名?”
“誰知道呢,可能是胡吹大氣也說不定。”周易笑著搖搖頭,但緊接著便認(rèn)真說道:“不管如何,既然能夠位列前十,我想要試著修煉一番?!?p> 染香肯定的點點頭,狠聲說道:“練!必須練!一年練不出那便練兩年!兩年練不出那就練五年!反正你還年輕,就算五年內(nèi)練不出什么,到時候再改修他法便是!”
周易無奈笑了笑,這狐貍顯然是被那開篇第一句給唬住了。
不過也是,這個牛吹的確實逼格十足,就連自己都心動萬分,更別說沒有經(jīng)過各種營銷洗禮的‘土著’了。
“那我便試上一試,你且在一旁護(hù)法。”
修煉‘無懼功’時,可謂險之又險,差點便被吸成人干。為以防萬一,周易還是謹(jǐn)慎交代了染香一句。
“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yuǎn)觀其物,物無其物······”
“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圣道······”
隨著一點點解讀深入,周易心靈逐漸澄凈通透,好似看到宇宙初開,萬物起始之處!
身體緩緩上升,直至飛入漆黑域外,看著無盡深空中繁星閃爍璀璨光芒,看著無數(shù)天體氣泡按照某種規(guī)則運轉(zhuǎn),看著視線極限之處,大日與玉盤交輝!
一縷縷氣機(jī)隱現(xiàn),他感到有暖流在其體內(nèi)轉(zhuǎn)動,但身體卻好似漏斗一般,根本盛不下那種讓人舒適萬分的氣流。
不過對此周易不意外,也不關(guān)心。只是在不斷嘗試連通世界,想要身體更‘清凈’,神魂更‘清凈’,‘道’也更‘清凈’。
就這樣靜靜浮在這方世界中心不知多久后,一陣搖晃喚醒了周易。
睜開雙眼,映入眼簾的,是白墨染香期待的眼神。
“成了嗎?”
周易微微一笑道:“妙法玄玄,不可言表?!?p> 言下之意,便是修成了!
白墨瞇著眼睛露出笑意,染香則攥著小拳頭激動不已。
他奇道:“我昨日里憑著總綱修出那兩術(shù)法,也未見你二人如此,今日不過修成了心經(jīng),應(yīng)是意料之內(nèi),為何高興至此?”
“術(shù)法與心經(jīng)不可相提并論?!比鞠銚u頭說道:“術(shù)有萬法,道守恒心?!?p> “萬般法術(shù)總有相性相合,修煉起來事半功倍的,但道藏心經(jīng)卻不同。術(shù)法練不了便是練不了,棄了另換他法就是。而道藏心經(jīng),可不是你想換便能換的,需要有大氣魄才可舍棄!”
“你可還記得,吳師叔讓你等三人,最好三日選定所修之法。那便是幫你節(jié)約時間,方便練不出成果后,廢掉重選心經(jīng)?!?p> “功法還能夠廢掉重練?”周易啞然。
染香點頭道:“只能在‘靈脈境’如此,突破至‘內(nèi)輪境’后,神魂與靈力交合,便再無重修可能?!?p> “既然都練成了,為何還要重修?”周易問道。
染香答道:“萬般心法,起始都為‘感靈納氣’,一月內(nèi)必然有所成就。但入門之后,極少數(shù)人會感覺所修道藏心境,經(jīng)文不通,靈氣晦澀,氣息不純,這便是重修理由。人有靈,法亦有靈,而這相性不合,自然是要分離的?!?p> “這極少部分人,還真是不幸,白白浪費一個多月?!敝芤讎@道。
染香卻不贊成他的說法,道:“這些人是極幸運的,人與法相性太過不和,才可在修煉之初便改修他法,省了時間。而有些人則是修到靈脈大開,即將突破‘內(nèi)輪’之時,才發(fā)現(xiàn)破境困難,心經(jīng)有漏。那時,早已兩三年過去了?!?p> 周易皺眉問道:“那宗門內(nèi),就沒有辨別人、法相性的法子嗎?”
“不需他人辨別,自己就可分辨?!比鞠阏f道。
周易更是疑惑,道:“自己可分辨,為何還會修錯?”
染香解釋道:“就拿‘身意草藥典籍’來說,修習(xí)之人必須喜靜,耐苦。在‘道宮境’前,每日往返于‘藥田’與‘丹爐’之間,才可修成。而那些喜動,性情跳脫的,怕是一輩子也無法用此藥篇成就‘內(nèi)輪’?!?p> “原來如此?!敝芤琢巳稽c頭道:“自選擇功法時,便是對弟子的一種考驗。有心性浮躁之人,選了‘身意草藥典籍’,定是起了貪念。畢竟丹藥價值極大,隨便一顆都需三四枚靈石。這樣一來,等到最后練不成,也是對心性的一種修煉?!?p> 由此可見,‘重山上宗’重心性還要在重修為之上。
這時候白墨輕聲問道:“公子竟然已經(jīng)修成‘清靜經(jīng)’,現(xiàn)在是否‘開靈’?”
‘靈脈境’分‘尋脈’與‘開脈’。
修士在感悟天地,神魂捕捉到一絲靈氣后,便可開始正式修煉。
第一步便是‘尋脈’。
人體內(nèi)有一主脈,那是天人之橋,是凡人與天地連通的唯一通道。另還有四十九輔脈與百二十四支脈。
每個人體內(nèi)脈絡(luò)數(shù)量恒定,但能夠真正開成‘靈脈’的數(shù)量卻不一定,這就關(guān)系到每個人的資質(zhì)問題。
‘甲上’之資,體內(nèi)脈絡(luò)皆可開成靈脈,修行之時如靈氣倒灌,進(jìn)境也是一日千里。
而‘戊下’,則只能開出一條主脈。
如把‘甲上’之資的修煉速度定義為‘百’,那‘戊下’則只有五到十之間,二者之間天差地別!
修行之路本就講究日積月累,此時弱了一成,未來便是弱了一生!
周易既然已經(jīng)選定功法,并且已經(jīng)入門,下一步自然便是···去‘玉冊堂’拿取功法。
‘重山大典’上記載的都是功法總綱,按理來說應(yīng)該是不可以修煉的。所以要想名正言順的進(jìn)入‘靈脈境’,還需領(lǐng)取功法。
小心收好‘重山大典’,這兩片非石非金的薄片,對于別人來說只是‘說明書’。但對于他來說,卻是一冊‘功法大全’!
現(xiàn)在基本已經(jīng)確定,只要能夠知術(shù)法道藏內(nèi)所含境意,周易就能夠直接領(lǐng)會玄妙奧秘,直入術(shù)法道藏核心!
‘玉冊堂’的位置他已經(jīng)記下,位置距離這處小院不院。
這所飛來峰巨大,但建筑卻很是緊密,幾乎都在‘悟道臺’周邊,倒也能省不少腳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