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靈異

盜藝江湖外傳

第56話 蓮花頂九五

盜藝江湖外傳 我非少年 3535 2020-07-19 09:26:15

  燈光打到身后的墻上,先前的判斷八角格局基本正確,只是在墓室后部墻邊的暗門間隔有所拉大,照幅度來看,應該是略呈拉長的八角形。回頭跳到圍壇上,丁曉東又打出四盞蠟燭,照亮中間的區(qū)域,加上礦燈,中間的土壤當中,還有另外五個棺槨也只漏出一端。

  看到的沒錯,的確是一端,走到近前發(fā)現(xiàn)立在土里的一面是槨板上蓋,難怪大小讓人覺得不對。這具大槨整體立在土中,被挖開一個大坑,一覽無余的槨板上漆十分細致,灰褐中帶有一絲朱紅,顏色十分鮮艷,說明上漆的厚度,足有數(shù)十層。隱隱的花紋是車馬船只,這個取意有點讓人費解,四方星正神本駕在上方,這顏色傾向于女棺,沒有鳳凰等神鳥圖騰,可能是因為那具鳥骨。

  此時從上方觀察,上端略呈橢圓形狀,外槨外形這樣設計,恐怕也有用意。

  “沒干完?”李立明疑惑道。

  棺槨旁邊的土坑,深度一米不到,堆砌的土方也能看出來,好像被挖開了很久。正對槨板上方的土坑,標準的探溝形式。除了能見到外漏的六具棺槨,丁曉東還在周圍的土里找到三具,只是被一層薄土蓋著,連同一起共九具。土溝被挖出,可深度不足以打開蓋子。

  這就讓人起疑,挖開了土堆,卻沒有完成開棺!燈光也不自覺向圍壇外掃去,四周的暗室是否繼續(xù)查看一下?是擺在眾人面前的首要問題。

  “馬蹄上有絲帶”邵軍貼在上面觀察。馬上提醒邵軍,千萬別這么近。

  棺槨這東西說是葬具,也可能是殺人機器,因為體積過大,很多巧設的機關可以安置其中,讓人防不勝防。這是挖到一半停止,很多事難以預料。

  馬蹄上有絲帶,在以往并不常見。是唐宋時期盛行祆教文化產物沒錯,可這又有些不對,祆教徒信奉裸葬,根本不會用棺槨。這里又要詳細說到人,信奉祆教的中土人,不會按照這外來教義的束縛,他們會用本土的喪葬習俗。而那時期所稱的波斯人,紅頭發(fā)是他們的標志,他們可是會使用裸葬的。唐宋時期盛行,細說起來卻沒這么簡單,更早的時候,祆教已經傳入中土,發(fā)展需要時間,也需要環(huán)境。

  丁曉東是沒有廢話,工兵鏟上下翻飛。這時候再看工兵鏟,神器也!

  “等等等等”打斷丁曉東一下,這么挖不行,蓋板前方要留下一點土別動,防止倒下來,右邊的探溝還要往外偏出去一點,等一下底部臥深十公分。

  “這就是擰根?”李立明問道。

  點頭告訴他是的。擰根是利用重力來強行破拆的方法,一個人只要時間足夠,也可以開幾噸重的棺槨。“拆底總比抬蓋子強”我道。

  邵軍跳下去幫他,一邊問我為什么要偏出去一點,直來直去不好嗎!告訴他等一下就知道了。

  照我說的,兩人就快接近尾聲。我跳進去簡單修飾一下留出的積土。

  楠楠在漢白玉蓮花圍壇上說道:“這是蓮花頂九五葬制”。

  古代風水之術的玄妙,在于千變萬化,無論山勢水形,都有合情合理的解釋。點金青囊,都有詳細記載,山無常勢水無常形,風水上沒有萬年吉地,可葬尸位確有,金穴寶眼的葬尸位,只有一點。這蓮花頂九五的說法也沒有違背,人死‘登天’,特別是身份尊貴的人登天更要顯示‘身份’。一穴一點,只有一個是正主,與其它伴葬的規(guī)格要高出許多。順著楠楠的話去找,其它8個棺槨的確不如土坑邊的這個,上漆就沒有它華貴,大小也不在一個級別。

  使用伴葬,就是用族群之力助主人‘登天’以示尊崇。

  這伴葬就是大有來歷的說法,它不同于陪葬與合葬。每種都有自己獨立的說法,伴葬可是只在一個時期出現(xiàn)過。

  所謂伴葬,就是主人生前‘四伴’。

  四伴就是《葬經》所指‘親’、‘伴’、‘奴’、‘從’,分男女共八人。親就是親人,是主人的雙親或者家族長輩,大多長輩是正主入定之后遷來。伴就是朋友或玩伴,都是比較密切的身邊近人。奴是下人,是奴隸的意思,男者為奴女者為隸。從是跟隨主人的小孩子,童男童女,也有選擇家族中的晚輩孩子,但那是極特殊的情況。關鍵是正主的年齡,不同年齡在九五之尊的點位上位置也不同,想確定正主的棺不容易,九五之尊的點位每一個都有說法。

  棺槨立葬,這是法葬的一種。取意為立于天地,不卑不亢,也有為后代撐起天地的意思。立棺法葬以族群的方式出現(xiàn),這在《葬經》里可不多見。

  楠楠說外面的蓮花圍壇,是‘題湊’的一種。自西漢以后,黃腸題湊就沒有使用過,東漢的題湊,與西漢又不相同。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其它形式的題湊。

  由九口棺木筆直的立在蓮花提湊當中。九口棺木都是大部分沒在地下的土里,如果沒有猜錯,當初落定的時候,中間應該是土堆或者與蓮花持平。特別的就是這九口棺木漏在外的部分,從上面看有點橢圓,配合外面的蓮花提湊,九口棺木就像是九個蓮子。九個蓮子,排成一個字,應該是一種古文的‘五’,這可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繁體五字,也不是漢字中的五,這要看什么時期什么文化背景下的字。古文字不同于現(xiàn)代文字,說是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可是在后來所有朝代的考古挖掘中也能發(fā)現(xiàn),文字這東西并沒有真正統(tǒng)一過。漢字的數(shù)字五,全找遍古文當中出現(xiàn)過的,一個數(shù)字就不下幾十種。

  “東家若在,立刻就知道”張春來說道。

  “的確,天子修書,那時候整理出來的書籍,歷朝歷代都有,這個也在考古上有實物為證。好在當時那些官員都是各個學派大咖,翰林學士國士無雙,進入國子監(jiān),那是一生的榮耀。我也就知道這么多”我道。當年康熙老爺子微服私訪,也是因為一本南宋‘九山書會’的《小雅.子思》,結實了周培公。

  蓮花題湊,頂起九五之尊。這是女權時代的體現(xiàn),正主是女身肯定,如果沒猜錯,這是個歷史上絕對能找到名字的女人。用四伴來伴葬,不是說這女人權傾天下,而是這正主生活的范圍之內,所有伴其左右的人,有尊有幼,他們是伴隨主人一生至關重要的親人。這方法有些殘忍,也有一些對逝者的尊敬,人性這東西很難說清。

  “反正史書上那么多人都找不到埋哪了”楠楠說道:“隨便安一個就行唄”。

  “這能隨便安嗎!”李立明道。

  狠狠砸下鏟子,留在蓋板前的掐點被卸掉,只要撬動一點,厚重的槨板就會掉下去,因為下方臥深了一拳。

  工兵鎬大顯神威。只有兩公分厚的凹槽里,那種玻璃狀的粘合劑被翹起,‘噼啪作響’。只開一道縫,所有人就跳開,這時候需要等待片刻。

  在一座墓室邊再修一座墓室,所葬是墓主至親,那叫陪葬墓,一地雙穴。在一個墓室中,另搭棺臺,葬墓主至親,這叫同穴而葬合葬墓。這里的蓮花題湊,象征棺床,一床葬九人,雖有主次尊卑,但無分風水所利,只有南北朝,胡人家族門閥時代,女人決定命運的時期才有。

  槨板蓋子栽倒一邊,斜插在內棺前面,這種歪斜擋住的方法十分不便于‘摸金’。但是內行就知道,槨板擋住正前方,那是給自己留下個機會,關鍵時刻逃命的機會。

  布滿死結暗紋,這槨板的選材照常理應該是上等楠木或者花梨。怎么會用這么多死結的木料?身份顯赫不是嘛?

  “鬼臉梨花”張春來道。

  鬼臉梨花,屬黃花梨一種。不同于普通上等黃花梨,整張木料上的木質部,都是死結,根本沒有年輪。細看那些死結真有小鬼臉的樣子,張春來說這木料蒸煮油浸,都不能定住木性,埋在土里不死不爛,還有生機。名字聽著邪性不吉利,但是論材質,確確實實是一等棺木用料。埋在土里有生機,這屬性就高于金絲楠了,所謂千年陰沉木,有人做過實驗,放在電子顯微鏡下,就是白松的紋理。

  “這一點正確”我道:“北方壽材木料,上選就是紅松白松”。

  打開蓋板,只有一層槨,內棺赫然就在里面。只是內棺蓋板上幾乎全是黑赫暗紅的手印,燈照上去不見反光,樹漆的顏色凝重,手印中隱隱可見手掌紋路,密密麻麻。

  丁曉東的酒爵燈火苗微微起了變化。

  幽藍光芒在棺板前,把下面的顏色照映成另一種色調,還現(xiàn)出層次。有大有小的手印這時候無比清晰。

  “這是族祈,胡人沒錯了”楠楠說道。

  棺蓋上打手印,是古代先民所用的一種習俗,更是禮節(jié)。這么多手印,只能是氏族中的族長才能有的禮遇,女權不同于母系氏族,這里沒有生育的概念,只有認祖的意思。族群中每個人用手上漆,打上手印,寄托哀思,為先人祈福,取認祖歸宗之意。

  “可見正主的身份不同一般,史書上絕對有這人的記載”李立明說道。截止到今天,國家級的考古中,發(fā)現(xiàn)棺蓋上打手印的,只有一個。

  一層外槨,內棺與外槨之間數(shù)道夾層形成一個個暗格,每個暗格里都有一件器物。

  那些器物暗暗反光,顏色各不相同,應該是‘八玉’。

  大家都沒動,我在探溝的外面又卸掉一些土,丁曉東和邵軍幫忙,槨板不太費力就扭到一邊,給下一個翻開的內棺蓋板留出一點位置,正好卡在前面槨板之后,擰根的意義就在于此。此種排列,又形成雙保險。量它里面是個力大無窮的前年醒尸,面前的兩層大板子當?shù)?,看它怎么出來。工兵鎬入手,棺蓋側面的封釘不是傳統(tǒng)的梅花鐵釘,而是木嵌。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松撬開,蓋板撬動的時候,棺木微微晃動,側面的圖案映入眼簾。

  ‘百子圖’。

  這應當是斂服上的規(guī)制,怎么跑到內棺外面來了?看來這古代葬法,還真是不斷演化。

  五把工兵鎬同時發(fā)力,棺板‘嘎吱吱’打開。

  “楠楠,出去”李立明驚聲道。

  內棺里的女人,頭在脖子上橫著,下巴朝天。慘白笑臉,那雙眼睛也帶著笑意。

  頭上的金飾物和發(fā)髻垂下?lián)踝∫话肽槨?p>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