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之躍馬江東

第一百七十五章 漢獻帝禪讓羅啟,開國號取名大胤

三國之躍馬江東 純甄的白 2743 2022-12-30 14:04:56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7月,天子劉協(xié)知天下統(tǒng)一,大將軍羅啟功不可沒。現(xiàn)如今漢室已然衰微,軍中只知大將軍羅啟,不知漢帝劉協(xié)。并非軍中如此,民間也是如此。唯有主動禪讓,才能安享晚年。于是劉協(xié)降詔,禪讓于胤王羅啟,羅啟三次上奏請辭推脫,天子三次降詔不準,羅啟乃受之,于是羅啟定國號為大胤,冊封劉協(xié)為山陽公,定都南昌,并且重新修建長安城。

  在登基前一天,羅啟和顧雍、杜畿、張昭、張紘、諸葛亮、龐統(tǒng)、郭嘉、荀攸、沮授、賈詡、曹操、戲忠、陳群、程昱等人共同商討封王事宜。

  顧雍疑問道:“主公,為何不封王?”

  “孤還沒想好到底要不要封王!”羅啟說道。

  “主公,我認為不光是異性不可封王,就是除了太子以外的皇嗣,也不能封王?!敝T葛亮回答道。

  “不錯,兄弟之間自相殘殺的事情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且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皇子們封王后得到的權力或是兵權太大了?!辈懿冱c頭道。

  “所以我覺得可以封侯,但絕對不能封王,哪怕是愿意在京師當個閑散的逍遙王也不行?!避髫f道。

  “可是如果不封王的話,將來若是出現(xiàn)權臣的話,只憑借一個都察院是不夠的。他們只有督察、舉報之權而已。如果那權臣權傾朝野,舉報根本沒有用,哪怕加上暗影衛(wèi)協(xié)助也是一樣的?!绷_啟說道。

  羅啟覺得封王一事,有利有弊,可能后世會出現(xiàn)兄弟相殘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是可以鞏固皇權,同時也可以用來制衡權臣。

  “主公分析的不錯,可是準備進行封王了?”龐統(tǒng)問道。

  “此事簡單,只需要取消掉原本封王該有的特權便可。首先要取消的就是封地的稅收問題,孤準備將封地稅收改變?yōu)槌戆l(fā)放俸祿。除此之外兵權也同樣取消掉,只保留封地的治理權?!绷_啟說道。

  簡單來說,這些被封王的皇子們,權力和一郡太守差不多,唯一的區(qū)別可能就是帶上了個王爵的身份以及更高的俸祿。

  兵權掌握在各地都督身上,至于各地的藩王在戰(zhàn)時可以擁有領兵權,但戰(zhàn)后兵權就要歸還。如此一來藩王們有朝廷來養(yǎng)著,還要負責治理地方,不至于讓他們只會享樂最終變成一個廢材。

  “想要賺更多的錢,那就老老實實的干出一定的政績來,或者立下一些戰(zhàn)功出來,這樣做的話,孤覺得是可行的?!绷_啟說道。

  眾人聽明白了,封王是必須要有的,只不過削弱了大部分藩王本該擁有的權力。

  “主公,屬下覺得藩王們?nèi)羰鞘种袩o兵權的話,將來或許制衡不了權臣,或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權臣和各州都督勾結?!本谑谡f道。

  “你說的也有道理,那就削弱兵權。至于最后每個藩王最多可以掌握多少兵馬,就由你們商議決定??梢詤⒖伎こ鞘剀姷臄?shù)量,有了兵權那就必須得做一個文武雙全的藩王。這樣吧,孤再定一條規(guī)矩,除了孤親自封的這些藩王外,他們的子嗣若是想要繼承藩王的位置,那就必須得到書院學習。同時在畢業(yè)考試時,也要取得不錯的成績才行。同時必須是文院和武院都要考,若是只偏一院的話,那是肯定不行的。除此之外,給暗鷹衛(wèi)也立下一條規(guī)矩,藩王及其子嗣也可查,同時全數(shù)記錄在案,若有犯事者,立刻送到后世皇帝的手上來。”羅啟說道。

  “是!”眾人齊聲道。

  “此事務必要隱蔽,至于監(jiān)督藩王們的暗鷹衛(wèi),必須要是新人,現(xiàn)在朕的皇子們,大多年齡都不夠。所以趁著現(xiàn)在挑選一些資質不錯的孤兒來,將他們秘密訓練,將來每一代監(jiān)督藩王的暗鷹衛(wèi),都要如此,并且只聽命于后世皇帝一人。便是暗鷹衛(wèi)指揮使也無權過問,此事讓文和和王越兩個人商量商量,定下來就行了?!绷_啟說道。

  “明白,屬下這便去安排。”賈詡說道。

  “都散了吧,早些休息,明天還要進行登基大典,冊封群臣?!绷_啟說道。

  “是!”眾人應諾一聲,便散去了。

  現(xiàn)在也就是將藩王的權力削弱到比一郡太守高一點了,畢竟一郡太守手里面是無兵權的,而藩王現(xiàn)在有一定的兵權了,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角色認為不能多了,要不然什么這王之亂,那王之亂肯定又會出現(xiàn)。

  第二天,天子登基儀式在河邊舉行,天子的登基儀式是非常隆重的,河邊上,建了高大的登基封禪臺。

  在封禪臺的旁邊,按照豫章羅家祖廟的形式,重建了祖廟。

  因為在登基儀式中,有祭祖這一項。

  登壇受封之后,羅啟即刻下令,原王世子羅睿,被封為太子,立其母蔡琰為正宮皇后、辛眥之女辛憲英為太子妃。后來蔡琰跟漢朝衛(wèi)子夫、明朝馬大腳、唐朝長孫無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賢后之一,位居首位,這是后話。

  冊封趙薰為貴妃,甄姜為德妃,貂蟬為淑妃,步練師為賢妃,四人并稱四妃。

  冊封大喬為昭儀、糜貞為昭容、甄宓為昭媛、杜氏為修儀。

  公元207年,改為洪圣元年。同時下令,大赦天下,并且免除天下一年賦稅,消息傳來之后,百姓無不歡呼雀躍。

  杜畿任正一品左丞相,主要負責輔佐皇帝處理國家大事,任用官吏或直接向皇帝舉薦人才,對地方官吏有罷黜和賞罰權。

  顧雍任從一品右丞相,主要負責律令及刑獄相關的事物,地方出現(xiàn)暴動,也有權直接派人前往鎮(zhèn)壓。

  六部

  陳群任吏部尚書,左右侍郎是徐宣、陳矯

  張昭任戶部尚書,左右侍郎是張紘、張既

  程昱任兵部尚書,左右侍郎是辛眥、楊阜

  劉巴任刑部尚書,左右侍郎是潘濬、毛階

  孫乾任禮部尚書,左右侍郎是步騭、秦宓

  棗祗任工部尚書,左右侍郎是徐宣、孫權

  督察院

  郭嘉任御史大夫,張仲景任太醫(yī)院院長,華佗任太醫(yī)院副院長。

  六寺

  龐統(tǒng)任太常寺卿,婁圭任太常寺左丞,士燮任太常寺右丞。

  滿寵任大理寺卿,宋忠任大理寺左丞,伊籍任大理寺右丞

  荀攸任光祿寺卿,虞翻任光祿寺左少卿,董昭任光祿寺右少卿。

  戲忠任太仆寺卿,趙昱任太仆寺左少卿,傅巽任太仆寺右少卿。

  沮授任鴻臚寺卿,桓階任鴻臚寺左少卿,楊修任鴻臚寺右少卿。

  華歆任宗正寺卿,韓嵩任宗正寺左少卿,盧毓任宗正寺右少卿。

  三監(jiān)

  許靖任少府監(jiān),陳端任少府左少監(jiān),秦松任少府右少監(jiān)。

  王朗任將作監(jiān),甄儼將作左少監(jiān),糜竺任將作右少監(jiān)。

  劉曄任軍器監(jiān),馬鈞任軍器左少監(jiān),蒲元任軍器右少監(jiān)。

  這個六部六寺三監(jiān)一都察院是羅啟和顧雍、杜畿、張昭、張紘、諸葛亮、龐統(tǒng)、郭嘉、荀攸、沮授、賈詡、曹操、戲忠、陳群、程昱等人共同商討的結果。雖然設立左右丞相會削弱皇權,但是設立了都察院。同時在各州郡也設立了監(jiān)察御史,具體人數(shù)視當?shù)鼐唧w情況而定,至于為何設一個御史大夫出來是為了防止將來若是遇到左右丞相當中出現(xiàn)一個權臣或是兩個權臣的話,說不定就會以勢壓人了,因此設立了御史大夫。

  徐干任史官,主要負責掌管史料,記載史事和編撰史書。

  王璨任洪麓書院院長,童淵任豫章武院院長。

  賈詡任暗鷹衛(wèi)指揮使,王越任暗鷹衛(wèi)左都指揮使,史阿任暗鷹衛(wèi)右都指揮使。

  胡車兒、蔣干、劉辟、龔都、闞澤、沮鵠任暗鷹衛(wèi)萬戶。

  羅啟還分出湘州、滇州、廣州。

  各大刺史分別是:

  南都尹蒯良

  洪州刺史徐弈

  揚州刺史崔鈞

  徐州刺史李恢

  荊州刺史蒯越

  湘州刺史鄭渾

  交州刺史駱統(tǒng)

  廣州刺史諸葛均

  益州刺史蔣琬

  雍州刺史鐘繇

  涼州刺史韋康

  兗州刺史趙儼

  遼州刺史薛綜

  豫州刺史呂范

  青州刺史諸葛瑾

  冀州刺史袁渙

  幽州刺史閻柔

  并州刺史賈逵

  朔州刺史牽招

  滇州刺史費祎

  司州刺史荀諶

  其余劉楨、阮瑀、應旸、楊弘、諸葛玄、孫朗、諸葛均、張羨、劉度、鞏志、趙范、劉先、鄧義、龐義、吳景、朱治、張溫、吾璨、孫靜、賴恭、吳巨、全柔、楊洪、周群、董和、費觀、費詩、呂義、程秉都是各地太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