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們滿是疑惑,怎么還有環(huán)節(jié)?采訪結束不就完了嗎?難道有單獨采訪?
蘇杰深情的站在臺前感慨道:
“昨晚19:45,好聲音海選最后一位演唱選手江黎川,完美的演繹了他的原創(chuàng)歌曲。這是他的首秀,更是第一次將觀眾帶到了那首充滿夢想,力量,感動的音樂世界?!?p> 記者們眉頭緊皺,不明白說這些廢話有什么意義?
顧寒心里暗笑,蘇杰可算是找到不花錢又露臉的機會,一句話的事非要扯那么多前因后果,把記者拖煩走人他就不嘚瑟了。
記者的反應蘇杰基本過濾,繼續(xù)他的講話:
“他是一位新人,像一顆幼苗剛剛破土而出,朝著太陽茁壯成長。新人嘛,處事還不夠靈活,做事必然有缺陷,還請大家以后多多包涵?!?p> 有位記者越聽越煩:“這是馬后炮嗎?還是溜須咱們手下留情?剛才采訪時那勁頭呢?有本事每家媒體就問半個問題,那才牛呢?”
記者說什么的都有,蘇杰輕松自然,繼續(xù)說:
”但有一點大家是肯定的,那就是他的歌聲。今天媒體朋友們相聚在輝煌藝術培訓班,所有要送給大家一件禮物。”
聽到禮物二字,媒體們的眼睛立馬亮了。
禮物不就是車馬費嗎?車馬費可是他們這個行業(yè)基本慣例,近一半的收入來源。
本以為采訪一位選秀歌手沒啥油水,聽這意思有點戲,精神頓時足了很多。
蘇杰也沒賣關子,指著江黎川說:
“禮物就是讓小川給大家表演一個節(jié)目,不過不是唱歌。”
聽到是表演節(jié)目,記者們立刻失去了興趣,甚至有些失望。
一個唱歌的新人,除了唱歌還能干啥?難道還會說相聲不成?沒有任何吸引力。
隨著蘇杰的演講結束,白小芒很有上禮貌的上前:“請媒體朋友們到隔壁房間欣賞表演,謝謝?!?p> 記者們根本不愿意去,正找理由離開呢。
白小芒和幾位小姑娘呼啦一下圍了上來,眨著大眼睛,可憐兮兮的樣子,嘴里不停說好話,記者們沒轍,只好答應過去看看。
攝像抱著機器,助理扛著燈光,記者舉著話筒這才擠出了狹窄的音樂班,來到隔壁班。
這間教室很大,空曠得連把椅子都沒有,只有中間擺著十幾樣樂器,好像還是舊的。
蘇杰好似報幕員又站到中心,微笑著說道:“小川除了唱歌還會其他才藝,比如樂器?!?p> 說著拉過江黎川:“來,給媒體朋友們演奏一下這些樂器。”
記者們才明白,秀才藝唄。
那么不配合我們采訪,還想讓我們宣傳你其他的才藝?
真是異想天開!
“咱們回去吧,有那幾句采訪和視頻交差就夠了?!?p> “時間挺晚了,還以為管飯呢,唉,走走走?!?p> 有幾位說著就要走。
可腳步還未邁出,便聽到一股刺耳的電流聲。
再看江黎川已經(jīng)背上電吉他,那一股電流聲來自旁邊的兩臺音箱。
“這小子想秀段吉他?”
“以為會唱歌,會寫歌,樂器就能玩得轉?”
這些記者將近一半都屬于網(wǎng)絡或電視臺的娛樂版塊,平時除了演員,歌星,還有一部分采訪群體,那就是音樂家。
其實音樂家包含得很多,歌手只是其中之一,還包括詞曲創(chuàng)作者,編曲者,演奏者,而演奏者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演奏家,大師級的人物。
像鄧世豪、王卓越這些一線歌星,他們在錄制專輯的時候同樣找這些大師,畢竟分工不同,演奏技術相差很大。有些演奏家甚至比這些明星還要紅。
他們見過不少演奏大師,今天江黎川作為一名新秀歌手想秀吉他?
你能玩出什么花樣?
比得過第一吉他手李言亮?
吉他大神老五?
如果達不到這種級別,最好不要單獨拿出來秀。你的優(yōu)勢是嗓音和創(chuàng)作,并不是樂器。
媒體們基本不期待江黎川能彈出什么。
江黎川已經(jīng)進入表演狀態(tài),剛才那一段扒音只是向大家提個醒。
接下來,才真正進入到演奏中。
他依然戴著墨鏡,手掌再次扶到琴柄處。指間輕輕變化,幾個清脆的聲音發(fā)出。
現(xiàn)場有懂音樂的人,馬上聽出這是A小調(diào)輪旋曲,聽了幾秒非常吃驚。
被稱為史上最難彈得吉他曲,竟然被他彈出來了。
這位記者全神貫注觀察他的指法,手指纖細卻勁力十足,節(jié)奏穩(wěn)健速度變化級快,音準穩(wěn)定輕松自如。
這是大師級別的演奏指法?
平時在專業(yè)樂團都很難見到,好聲音的一名選手竟有如此魄力?
無法相信無法相信!
這時,他才意識到還有重要的事情做,馬上讓攝像打開機器開始錄制。
他們的動作很快引起了其他媒體的注意:“那是樂愛網(wǎng)的人吧?彈個吉他們也錄?”
“可能彈得好吧?”
“彈得好嗎?就算好也只是玩吉他,沒什么吧?”
雖然有幾家已經(jīng)開始錄制,但更多還是覺得這沒什么,繼續(xù)看著熱鬧。
江黎川這段吉他演奏只有一分鐘,最后一個尾音結束,失音還未消退,他放下吉他又坐到架子鼓后面。
兩支鼓棒飛快得打出一道光影,腳鼓配合節(jié)奏強勁,整個教室頓時進入了一個超燃的節(jié)拍中。
江黎川突然一只手甩起鼓棒,在手心不停旋轉。
記者們都看傻了,邊看、邊搖頭、邊鼓掌。
一個繞鼓旋轉后再次進入節(jié)拍中,那個記者想起來了:
“這是十年前譽為最難的架子鼓曲《太陽之火》?!?p> 他睜大眼睛驚嘆道:“我以為國內(nèi)除了鼓王沒人再會,不想在這里見到……”愣了幾秒,他才反應過來趕忙讓攝像拍攝。
看著五六家媒體全部陷入震驚中,這勁頭比剛才采訪還足。
北新衛(wèi)視的孫苗卻不足為奇。
“玩吉他,打架子鼓?“
”玩得再好也是洋人的玩意,可惜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對民族樂器怎么就不感冒呢,這么多年見到的音樂人,也只有那一小部分堅守,悲哀……”
這聲嘆氣還未吐出。
江黎川的架子鼓結束了,與此同時他拿起了一把嗩吶。
“他什么意思?“
”要吹嗩吶?”
江黎川將嗩吶芯含在嘴里,用嘴唇頂住氣牌,雙手按在嗩吶桿的細孔上,只見他腮幫子鼓起,一曲百鳥朝鳳開始了。
這首曲子節(jié)奏活躍,旋律優(yōu)美,最神奇的是嗩吶模仿各種鳥的叫聲,惟妙惟肖。
整個樂曲由慢至快,由緩至急,吹出了百鳥之鳴,感覺置身大自然。
誰也沒有想到,江黎川能將這首超難的曲子一氣呵成吹出來,太精彩,太不簡單了。
再然后他又展現(xiàn)了電子琴、貝斯等五六種樂器,記者們也在最后那幾分鐘才醒過味來,打開攝像機進行拍攝。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禮物,原來這就是他的才藝表演。
早知道演奏這么精彩,何必浪費那么多時間嘮嗑,好多精彩的畫面都沒錄上。
第一波拍攝的記者全都暗自得意,同樣是記者懂音樂和不懂音還是有區(qū)別的,起碼判斷技能的好壞就比別人快一些。
江黎川演奏完最后一件樂器,腦門也開始冒汗,對他來講這次算是把十八般兵器全展現(xiàn)了一遍。
這下所有媒體都滿足了。
之前等待兩小時的躁悶,只提一個問題的怒氣,好像全部忘記。
最后拍下江黎川樂器演奏的幾分鐘,比什么花邊八卦新聞強太多。
雖然挖掘明星隱私,演員八卦私流量更大,但一位初出茅廬的純新人哪有那么多東西挖,就算挖出來也未必有人看。
倒不如來點真本事,標題都想好了:草根選手,除了擁有靈魂般的嗓音,對樂器的掌握也堪稱大師級。腦子隨便一想就會有好幾個標題可以寫。
不少記者已經(jīng)計劃好,后面幾天一定再找機會好好挖掘一下這位寶藏男孩,說不定還有什么絕技沒展現(xiàn)呢。